《竹枝词二首》阅读附答案
<p>竹枝词二首</p><p>姚少娥①</p><p>其一</p><p>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p><p>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p><p>其二</p><p>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p><p>红衣突展绿引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p><p>【注】①姚少娥,生卒年不译,明代女诗人。②接柚:指携手</p><p>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p><p>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p><p>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p><p>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p><p>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p><p>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p><p>2.“红衣突展绿江畔,接抽纷纷渡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p><p>参考答案</p><p>1.答C给2分、答E给3分。(C 项 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 项讲反了,上一首画面明净可爱,下一首画面活泼可喜。)</p><p>2.①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p><p>②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p><p>③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p><p>(三处特色和三处效果分析各1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比如“景物衬托、动作描写”等等,可酌情给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