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三则》鄂教版八上课内阅读训练二则附答案
<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5.翻译句子 </p><p>(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p><p>(2)狡虫死,颛民生。 </p><p>6.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原文回答) </p><p>7.学习这则神话有何现实意义? </p><p align="center"></p><p>⑴是炎帝之少女(是:) </p><p>⑵溺而不返(溺:) </p><p>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p><p>⑴其上多柘木() </p><p>⑵其状如乌() </p><p></p><p>8、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p><p>【参考答案】: </p><p>(一)4.lànyànzhuānzhì </p><p>5.(1)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 </p><p>(2)凶猛的害虫都死了,善良的人民得以享受太平的生活。 </p><p>6.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 </p><p>7.这则神话表现了先民女娲勇敢、聪明、顽强,敢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在写作上首尾圆合,前后照应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p><p>(二)6.⑴这⑵淹没在水中 </p><p>7.⑴发鸠山⑵鸟⑶精卫 </p><p>8.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p><p align="center"></p>古代神话三则鄂教版八上课内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