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1:00:51

《寻找时传祥》课内阅读附答案

<p>又过了若干年,记者循着那渐被快节奏的人们淡忘了的历史,去寻访时传祥,寻找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 </p><p>在《工人日报》那已经发黄发脆了的两大本剪报资料中,在北京市和崇文区的环卫局,在时传祥清洁班,在时传祥家,随便在哪个路边……人们诉说了以上的历史,同时也说了如下的现实: </p><p><u>2023年,北京环卫系统招工,应招278名,实招181名;2023年又一次招工,办的是“专场”,计划招200名,只有67人报名,实招32人;2023年“专场”取消名额限制,多多益善,结果报名15人,实招3人!待到2023年,前两届招的213人走的走,调的调,只剩下24人……</u> </p><p>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p><p>北京市环卫局一位干部给记者一大叠材料:<u>“小伤不算,仅2023年,我们环卫工人被打事件就多达78起!”</u>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一天不搞卫生谁受得了?今天,人怎么这样?!” </p><p>今年65岁,曾与时传祥一同背过粪现已退休的任华亭老师傅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大伙看不起老时那样的,受害的还是大伙!” </p><p>就是这个任华亭,5年前退休后,还背着粪桶蹬着板车去那些吸粪汽车进不去的胡同里,义务掏了3年粪!如今,他孤身一人,家里一件电器也没有,只有两只许多年前的旧木箱和两把刚添置的木椅。然而,几年来却向亚运会、希望工程捐了近万元人民币。“我过得挺好。现在有的人比我过得差。能帮就帮一把。”他这么说。 </p><p>现任时传祥清洁班班长王立冬,因为“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娶了农村户口的妻子,妻子至今没有工作。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那个队,2023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断了线了: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p><p>预约采访之外,记者几次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些人说,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环卫工人们该好好地学。有的环卫工人则说,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 </p><p>……这世界,变化真大! </p><p>…… </p><p>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p><p>记者默然。 </p><p>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p><p>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指什么?试作出你的理解。 </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在文中再找几个例子证明。 </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9.怎样理解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 </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10.最后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p><p>参考答案: </p><p></p><p>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主要指人的奉献精神不稳定,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 </p><p>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今天环卫工作的现状十分让人担忧。再如某幼儿园老师教育小朋友的话,又如“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的现象。 </p><p>9.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都很现实地表达了现状的严峻与无奈。 </p><p>10.表达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希望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p><p align="center"></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时传祥》课内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