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其二) 苏轼阅读附答案
<p>寒食雨二首(其二)</p><p>苏轼</p><p>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p><p>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p><p>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p><p>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p><p>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p><p>也拟哭途穷¢Ú,死灰吹不起!</p><p>[注] ①元丰三年(2023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2023年)寒食节。¢Ú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地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穷途之哭。</p><p>14.关于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p><p>A.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p><p>B.¡°空庖¡±¡°寒菜¡±¡°破灶¡±¡°湿苇¡± 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p><p>C.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p><p>D.¡°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p><p>E.这是一首逢寒食节遇雨抒情的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因被贬黄州而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与悲痛之情,以及无穷的感伤。</p><p>15.苏轼的《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试就二者的不同做简要分析。</p><p>答:</p><p>14.CE</p><p>15.《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时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 人生态度,更寄寓 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3分)《寒食雨二首(其二)》则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自己打算学习阮籍穷途而哭的生活,别世出道,抒写出对政治的冷淡和但求平静无事,免遭迫害,除此之外,别无他念的真 性情。(3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