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阅读附答案
<p>杳杳寒山道</p><p>寒 山</p><p>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p><p>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p><p>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p><p>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p><p>【注】寒山,生卒年不详,唐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p><p>(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山水,奠定了什么基调?请简要分析。(5分)</p><p>(2)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有何特点和作用?(6分)</p><p>答案:</p><p>(1)答:首联通过对山水特征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诗幽冷寂寥的感情基调。(2分)“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深邃山路,阴暗寒重,再有流冲下来的涧水溅身,令人浑身湿冷。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3分)</p><p>(2)答:这首诗使用叠词的特点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词,各具情状。(2分)</p><p>作用:①叠词使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2分)</p><p>②诗中的叠词,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叠词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