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0:59:51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独孤及阅读附答案

<p>将赴京答李纾赠别</p><p>独孤及</p><p>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p><p>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p><p>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p><p>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p><p>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p><p>A.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p><p>B.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难舍难分。</p><p>C.第一联“常”“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p><p>D.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p><p>E.颈联写朋友离别时的心怀愧怍,诗人揣测朋友心思恰好表现其对朋友的体贴。</p><p>15.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君”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p><p>参考答案:</p><p>【答案】</p><p>14.AE</p><p>15.①直抒胸臆。因思君而衣带渐宽人憔悴,直接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p><p>②用典。“日三秋”语出《诗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一句,用“岂直(止)”一词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重与浓烈。</p><p>③虚写。想象离别后思君情景,拓宽了诗歌意境。</p><p>【解析】</p><p>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诗中没有写“追忆别前的相聚”。E项,“写朋友离别时的心怀愧怍”理解错误,该诗表达的是自己远赴京城而忍心离别的愧疚,而非写朋友离别的古代诗词。</p><p>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做好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何表达”是针对表达技巧所设的问题。诗歌中对感情的表达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总体上来说,这两句是写诗人和朋友分别后想象自己如何思念朋友的,是虚写。“思君带将缓”直接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思念而消瘦了容颜,衣带渐宽,这是直接抒情。“岂直日三秋”化用了《诗经》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的诗句,是用典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独孤及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