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2:03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等奖

<p>《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将诗人怀才不遇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strong>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strong>,希望大家喜欢。</p><p><strong>一、导入</strong>:</p><p>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它甚至汇成了一股中华文化雄浑激流。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随着陈与义登上岳阳楼来了解他的心境。</p><p><strong>二、初步了解</strong></p><p><strong>1</strong>、出示诗题目(书写课题):登岳阳楼</p><p>让学生齐读,以不同感情读,兴奋的、悲伤的</p><p>读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信息?</p><p>预设:何人?何地?何时?何景(看到)何事?(做了哪些事)。。。。。。。</p><p><strong>2</strong>、齐读文章,幻灯出示整首诗,正音。</p><p>师:结合注解,同桌之间互相逐句翻译,初步感知诗文,了解诗文大意。</p><p>师:通过注释的解读,同桌的帮助,相信你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了</p><p>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引导学生分析文章</p><p><strong>3</strong>、朗读文章,分析情感</p><p>①寻找意象触摸情感</p><p>思考:孟浩然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那么陈与义登临岳阳楼他看到了哪些景物?</p><p>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景色</p><p>预设:</p><p>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p><p>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p><p>你能否展开自己的想想来描绘出诗人眼中所见的景?</p><p>学生交流想象的作品</p><p>追问:从刚才的描述中你加入了哪些词语,可以看到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哪些特点?</p><p>“夕阳迟、欲暮时”</p><p>生:解释:黄昏,惨淡的夕阳缓缓下沉,洞庭湖笼罩在沉沉暮霭中。</p><p>师:在很多古典诗词中,不乏有“夕阳”影子,你能背几句吗?</p><p>“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p><p>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p><p>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师:你发现了吗,诗歌中往往因有“夕阳”的渲染,诗歌就涂抹上了一种不寻常的色彩,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p><p>(悲凉心痛,夕阳使人惆怅、感伤,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悲愁)</p><p>“风霜里,老木沧波”</p><p>师:风霜里:冰冷、寒气逼人</p><p>老木沧波:满目枯木、渺渺沧波(请学生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老木、沧波)</p><p>师:此时又是处于什么季节?(秋天)每个季节在诗人眼中都有各自独特的情绪,秋在古诗词中通常表达的是什么情绪?</p><p>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千行!</p><p>自古逢秋悲寂寥</p><p>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p><p>(悲凉)</p><p>小结</p><p>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带有诗人的特殊感情的景物,在文学作品中称为意象。在赏析诗歌时,抓住这些意象,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来感悟诗人的情感。</p><p>教师小结:诗人看帘旌静止,夕阳迟缓,感凄风冷霜, 落木萧萧,望悲凉江水,听长江滚滚. 此时眼前岳阳楼的情景不再气势磅礴,难觅壮丽雄浑,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然,举目悲凉,一片凄冷死寂.这些意象中透出的丝丝的悲愁,真是源于他内心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悲愁。</p><p>②联系背景分析情感</p><p>登临古代明楼,不同的人登临会有不同的感觉,诗人为何心生悲凉之情呢?</p><p>预设当学生提到:万里还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p><p>追问:万里来游?说明本不在此地,从哪里来?多难?何难?,请同学们参照注解,找答案(导入背景介绍)。</p><p>背景资料介入: 宋钦宗靖康元年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深受皇帝赏识诗人,官职屡迁,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p><p>研读关键句品析情感</p><p>追问:诗歌中的这联哪些词反映了诗人心生悲凉情愫的原因?</p><p>抓住关键词:万里    三年</p><p>齐读感受.</p><p>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p><p>学生描述:</p><p>“万里来游”:万里逃难,天涯沦落,到处颠沛,流离失所</p><p>“三年多难”: 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逃难三年,漂泊不定</p><p>师: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动荡,个人岂能苟全?靖康之变使诗人的人生经历转折,万里逃难,天涯沦落,怎不令他心酸悲凉。</p><p>师: “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写,读之让人感慨万分。所以我们应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p><p>(让学生随意回答:沉痛、悲伤、皱眉、语速慢)学生带感情朗读。</p><p>男女生分读句子,轮流读感受这种颠沛流离之苦</p><p>追问:你们将诗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遍尝背井离乡之愁用饱满的情感演绎得很真切,这种悲凉你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中有更深刻的体会?</p><p>联系学过的古诗(<春望>,<秋夜晓出篱门有感>陆游的诗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山。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来体会诗人此刻的心情.</p><p>学生交流(可以准备幻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p><p>教师小结:杜甫国破家亡时感时伤世,念家悲己,遗民渴望国家统一,南望王师,泪尽胡尘,你能了解此时诗人是否也在经历着这种痛楚,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找出有感情地朗读:白头吊古风霜里,老目沧波无限悲。</p><p>此时你看到诗人怎样的形象?</p><p>学生交流,然后要求学生抓住”白头””风霜””老木””沧波”来描述诗人的形象.</p><p>师小结: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悲愁的情绪,所见之景——悲是缘于诗人颠沛流离之悲,而诗人心中的悲苦则来自于国家瓯缺之悲,自己老大伤悲,诗歌无处不一个“悲”字,像这样的字词,在诗(词)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称为诗眼。读诗时能抓住诗眼,就能更好地理清诗歌脉络,掌握诗人的情感.</p><p><strong>4</strong>。拓展延伸:</p><p>读完此诗,你们觉得陈与义很像一个人,你们说是谁?你能说说他诗歌中哪些也流露出这种悲情吗?</p><p>预设</p><p>教师出示幻灯:</p><p>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p><p>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p>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p><p>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p><p>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感悟的一首有感情地朗读,找出能表明诗人感情的关键字来分析诗人的情感。</p><p><strong>5</strong>。教师小结:从隋唐跨越到南宋,想不到一样的国家瓯缺缺牵动了一些诗人的情丝,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又牵动了我们热爱和平的神经,多么希望我们在和平的年代里能久远地享受诗人们留下的千古绝唱。</p><p>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但愿我们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在诗海中尽情畅游,享受到它优美的音韵、意境、情感。</p><p>上面就是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多多关注本网站。</p><p>【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p><p>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2023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两课时</p><p>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p><p>幼儿园小班怎样呼救优秀教案与反思2023</p><p>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 五年级上草船借箭教学设计</p><p>沁园春长沙教案2023 沁园春长沙教案两课时</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