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59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等奖

<p>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trong>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strong>,一起来看看吧。</p><h3>【教学目标】</h3><p>1、知识目标:</p><p>⑴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p><p>⑵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p><p>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p><p>⑵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p><p>3、德育目标:</p><p>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p><h3>【教学重点】</h3><p>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p><p>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p><h3>【教学难点】</h3><p>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p><p>2、背诵课文。</p><h3>【教学方法】</h3><p>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p><p>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p><h3>【课时安排】</h3><p>2课时。</p><h3>【教学步骤】</h3><p><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教学要点〗</p><p>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p><p>2、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p><p>3、朗诵课文,学习课文的“开端”及“发展”部分。</p><p>〖教学过程〗</p><p>一、导语设计</p><p>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并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p><p>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看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p><p>板书:孔雀东南飞</p><p>二、解题显示</p><p>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p><p>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p><p>三、整体把握课文</p><p>1、听录音,朗读课文。</p><p>2、学习诗前的小序,概括其内容。</p><p>明确: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p><p>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诗歌的写作顺序、线索、概括诗歌的内容。</p><p>明确:本诗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p><p>四、重、难点解决过程</p><p>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板书明确:</p><p>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p><p>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p><p>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p><p>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p><p>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2、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p><p>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p><p>3、研读“开端”部分:</p><p>⑴集体朗诵第一部分</p><p>⑵提问: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p><p>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p><p>⑶要求学生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p><p>明确: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我们还可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女性形象。</p><p>4、研读“发展”部分:</p><p>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p>明确: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时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别;兰芝和仲卿话别,相约来日三个方面的内容。</p><p>⑵体味仲卿对她母亲及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明确:作用有三:</p><p>第一,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p><p>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p><p>第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a”显得专断而又顽固。但也颇有心计,训斥之后又抚慰仲卿:“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a”企图以此打动仲卿,动摇他对爱情的专一态度。</p><p>⑶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p><p>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p><p>⑷提问:“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p><p>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p><p>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人物的性情及悲剧剧情初现端倪,结局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p><p>六、布置作业</p><p>1、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一部分。</p><p>2、阅读课文后所附“汉乐府”的有关资料,对“汉乐府”有个大致的了解。</p><p>3、朗诵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p><p>上面就是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p><p>【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p><p>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p><p>壶口瀑布教案设计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一等奖</p><p>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一等奖</p><p>无言之美教案设计2023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一等奖</p><p>桂花雨教案一等奖202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