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51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2023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p>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记作品,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strong>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2023</strong>,以供大家阅读参考。</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p><p>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p><p>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p><p>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p><p>2、本文寓意的理解。</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一、导入新课</strong></p><p>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p><p><strong>二、了解作者</strong></p><p>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p><p>代表作: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p><p>2、上课思路</p><p>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p><p>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p><p>现实:官吏繁政扰民</p><p>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p><p><strong>三、文题解读</strong></p><p>1.题目怎么读?</p><p>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p><p>3.橐驼是什么意思?</p><p>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p><p>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p><p>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p><p>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p><p>(郭橐驼,不知始何名。)</p><p>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XXX(用班级里姓郭的同学的名字)。</p><p>(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p><p>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p><p>(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p><p>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p><p>(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p><p><strong>四、研习课文</strong></p><p>1.分析第一段</p><p>(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p><p>(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p><p>(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p><p>①“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当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p><p>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难得的是,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p><p>③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我们可以不忙回答,先看第二段)</p><p>(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p><p>病偻 :脊背弯曲。</p><p>类:似 和……相象</p><p>名我固当:名-------为……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p><p>固--------本来</p><p>因舍其名: 于是 连词,表示承接。</p><p>2.分析第二段</p><p>(1)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p><p>生:……</p><p>师:我个人认为,除了你们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外,还和他身手不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你们可以不妨仔细看一下,哪里可以显示他的身手不凡?</p><p>A、 际遇——争迎取养</p><p>B、 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橐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p><p>C、 高超——不怕“移徒”,</p><p>D、枝繁叶茂、早熟果多</p><p>F、他植者莫能如也</p><p>并且这些内容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去表现他的技高。如:人(皆争迎取养——侧面);树 (正面))</p><p>(2)串讲几个小知识:</p><p>驼业种树(以……为业,意动用法)</p><p>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活用为动词)(蕃:多)</p><p>【橐驼之技】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p><p>3.分析第三段</p><p>(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p><p>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p><p>(2)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p><p>a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p><p>b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p><p>(3)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p><p>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本段用对比、映衬,形象地塑造了橐驼的形象。</p><p>(4)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p><p>①解释加点词语:</p><p>凡植木之性 (植:种植)(性:方法)</p><p>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p><p>其莳也若子 (种植,移植)</p><p>根拳而土易 (拳曲,伸展不开)</p><p>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树干)</p><p>②活用:</p><p>其筑欲密 n----v</p><p>非有能硕茂之也 adj-------使动</p><p>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dj------使动</p><p>爪其肤以验其生枯n------v</p><p>而木之性日以离矣n-----状语</p><p>③特殊句式: 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p><p>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p><p>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那有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再看下去。</p><p>4.研读第四、五段</p><p>(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p><p>(2)“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p><p>(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p><p>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p><p>(4)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p><p>(5)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p><p>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p><p>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怜爱。 卒:终于)</p><p>勖尔植(勉励)</p><p>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p><p>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p><p>故病且怠(穷困)(懈怠)。</p><p><strong>四、总结全文</strong></p><p>(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启发 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p><p>形丑 性善 技高 理明</p><p>(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p><p>(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p><p>a、对比与映衬</p><p>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p><p>b、婉约而多讽</p><p>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p><p><strong>五、同步练习</strong></p><p>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p><p>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p><p>凡植木之性(方法)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p><p>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p><p>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p><p>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p><p>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p><p>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p><p>①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早实以蕃</p><p>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p><p>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p><p>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p><p>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p><p>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p><p>师点评:①③④⑦是n活用为v;②是n活用为意动;⑤⑥⑨是adj活用为使动;⑧是n活用为状语</p><p>3、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p><p>A既然已,勿动勿虑 B官命促尔耕</p><p>C早缫而绪 D字而幼孩</p><p>4、翻译下列句子</p><p>(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p><p>(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2023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