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49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板书

<p>咏怀古迹其三是通过描写昭君村,想到昭君歼于塞北不禁悲痛,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trong>咏怀古迹其三教案</strong>,一起来看看吧。</p><h3>一、教学目标</h3><p>1、理解塑造的昭君形象。</p><p>2、掌握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p><p>3、赏析怀古诗的基本步骤。</p><h3>二、教学重点难点</h3><p>1、理解诗诗歌昭君的形象。</p><p>2、理解作者在诗中的情感。</p><p>3、赏析怀古诗的基本步骤。</p><h3>三、教学课时 : </h3><p>一课时</p><h3>四、教学过程</h3><p>1、导入新课</p><p>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中闭月指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指的是杨贵妃观花的故事,沉鱼指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而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比如王安石的诗歌明妃曲,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今天我们来学习被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p><p>2、解题</p><p>诗体:这是一组七言律诗。</p><p>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和诸葛亮。</p><p>主旨:借古迹来歌咏抒怀。</p><p>3、诵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p><p>4、再读诗歌</p><p>就诗歌内容和注释概括昭君的一生。</p><p>王昭君出生于昭君村,天生丽质,后被选入汉宫,却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被画工丑化,不得汉元帝的召见。后来汉匈和亲,昭君远嫁匈奴,一直孤独终老,独留青冢向黄昏。</p><p>5、赏析诗歌</p><p>首联:点出古迹——昭君村。</p><p>(1)、学生读首联,说感受:气势非凡,先声夺人。</p><p>(2)、炼字(字面意+手法+句境意+情感)</p><p>“赴”:奔赴,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群山万壑的绵延不绝、雄奇生动和集结于荆门的惊天动地的气势。(3)首句和第二句协调吗?</p><p>常言说,钟灵毓秀,这样的灵山秀水必定孕育出优秀的人物。而王昭君命运不齐,时运不佳,流露出作者的怜惜之意。然而有人说,第一句写的太有气势,而第二句又是一位小女子。似乎不协调,真的不协调吗?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带到文末解决。</p><p>颔联颈联:概括昭君悲惨的一生。</p><p>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p><p>(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内容。</p><p>昭君一离开汉宫就远嫁到北方的沙漠。最后,只留下了一座青冢,独自面对黄昏。曾经,汉元帝凭借画图来识别昭君的美丽,结果错过了昭君一生的幸福,让他在异域他乡孤独的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每当夜月之时,人们仿佛听到环佩作响,原来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p><p>(2)、炼字。</p><p>“独”:实写青冢的孤零,虚写昭君远嫁漠北后生活内心的孤独。</p><p>“向”:与其说是青冢面向黄昏,不如说是昭君在异域他乡遥望故土,心系汉朝。</p><p>“空”:这个字大家下去自己赏析。</p><p>(3)、手法</p><p>这两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他乡。生与死的对比:活着的时候能够识别,却没有被识别出来,死去呢,不能回来,却回来了。这一一去一留一伤一死的对比,给我们写出了昭君命运的悲惨。</p><p>(4)、探讨昭君命运悲惨的根源。</p><p>画图省识春风面</p><p>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写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可见,是皇帝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悲惨的命运。</p><p>尾联:点出主旨——怨恨</p><p>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p><p>(1)、琵琶:是胡地传入的一种乐器。经常弹奏胡地的塞外之音。后人同情王昭君,写了《昭君怨》等作品,于是在诗歌中,昭君和琵琶就密不可分了。</p><p>(2)、怨恨什么</p><p>一怨:春风面却不被识别——皇帝昏庸</p><p>二怨:去紫台连朔漠——远嫁匈奴,远离故土。</p><p>三怨:独留青冢,环佩空归——身葬漠北,归乡不得</p><p>(3)、探讨家国情怀</p><p>有人说,昭君去漠北做阏氏,相当于中原的皇后,地位尊贵。她为什么要怨恨呢?这里我们就得探讨一下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地何时都心系故土。即使生不能返回故里,也愿死后能归葬故里。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熏陶的结果。这就是昭君怨恨的原因。再说,昭君还得忍受胡地的有悖于中原的风俗伦理的煎熬。但不能忍受,她也得忍受,一直到孤独终老。否则会使汉匈战乱不断。可见,昭君出赛不仅带去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汉匈几十年的安宁。最重要的是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位坚强、心系故国的女子,难道算不上一位英雄人物吗?难道配不上那群山万壑吗?</p><p>6、探讨“咏怀”</p><p>诗人借古迹抒写了什么感情呢?</p><p>(1)、背景介绍</p><p>杜甫逗留长安十年,渴望得到皇帝重用而不得。曾经任过唐肃宗时的左拾遗,但又因上疏为房馆辩护,触怒唐肃宗而被贬。后来为躲避战乱又逃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草堂过上了几年相对稳定的日子。后来严武病逝,他又买舟回河南老家。最后,却病死在回老家的途中的孤舟上。</p><p>杜甫</p><p>才华横溢,怀才不遇——皇帝昏庸</p><p>四处漂泊,居无定所</p><p>——羁旅之愁</p><p>心系故土,有家难回——思乡之情</p><p>昭君</p><p>春风面,却不被识——皇帝昏庸</p><p>去紫台连朔漠——远嫁朔漠,远离故土</p><p>独留青冢,环佩空归——身葬朔漠,归乡不得</p><p>全诗借昭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和漂泊无依之愁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p><p>7、总结怀古诗的赏析步骤</p><p>(1)、写了什么古人古事</p><p>(2)、抒发了什么情感</p><p>感慨盛衰无常</p><p>感慨国运衰微</p><p>抒发爱国之情</p><p>评价历史是非</p><p>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p><p>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抱负</p><p>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骄奢淫逸</p><p>(3)、用了什么手法</p><p>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对比    对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用典等</p><p>8、拓展阅读</p><p>下面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p><p>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p><p>和亲功绩</p><p>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瑜,分明怨恨曲中论</p><p>怨恨</p><p>9、课后作业</p><p>背诵默写诗歌</p><p>做配套练习册</p><p>上面就是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了,希望对你们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优学语文网。</p><p>【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板书】相关推荐文章:</p><p>幼儿园大班堆雪人教案 堆雪人教案</p><p>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案</p><p>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等奖</p><p>有的人教学设计板书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p><p>登高教案教学设计及板书一等奖 登高教案优秀教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