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48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2023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p>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strong>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2023</strong>,以供大家阅读参考。</p><h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h3><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p><p>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p><p>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p><p>【重点难点】</p><p>重点:</p><p>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p><p>难点:</p><p>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p><p>【教学准备】</p><p>多媒体课件</p><p>【课时安排】</p><p>2课时</p><p><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谈话导入</p><p>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p><p>二、检查预习情况</p><p>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p><p>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p><p>生字:阀 避 啪 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峻 绑 啃 袍 执</p><p>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p><p>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p><p>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p><p>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p><p>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p><p>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p><p>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p><p>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p><p><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p><p>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p><p>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p><p>1.学习被捕前部分。</p><p>“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p><p>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p><p>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p><p>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p><p>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p><p>“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p><p>“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p><p>“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p><p>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p><p>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p><p>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p><p>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p><p>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p><p>(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p><p>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p><p>3.完成课后习题。</p><p><strong>【课文小结】</strong></p><p>课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p><p><strong>【板书设计】</strong></p><p>父亲的被害日</p><p>被捕前→局势严重—态度坚决</p><p>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敌人残暴—安定沉着 前后照应</p><p>被审时——平静慈祥</p><p>被害后→记住被害的日子</p><p><strong>【教学反思】</strong></p><p>这篇课文流畅质朴,课文中凝聚的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激发。在讲解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学生参与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没有将课文割裂开,而是整体感知,再重点讲解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的表现,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p><h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h3><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p><p>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p><p>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p><p>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p><p>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p><p><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p><p>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p><p>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p><p>(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p><p>(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p><p>(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p><p>(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p><p>(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p><p>(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p><p>(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p><p>(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p><p>无论面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p><p>3.我们看,这是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同学们,当这段话响在我们耳边时,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p><p>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进步、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p><p>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p><p>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p><p>(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p><p>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情读出来。</p><p>3.是呀,十六年前的回忆令人伤心悲痛,催人泪下。然而,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期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p><p><strong>三、总结:</strong></p><p>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p><p>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p><p><strong>四、作业:</strong></p><p>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2023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