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43

部编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六年级

<p>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部编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p><p>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引题</p><p>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p><p>1、板书课题,简介王维。</p><p>2、释题:</p><p>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p><p>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p><p>正确读题。</p><p>二、读诗</p><p>1、师范读:</p><p>教学平仄规律。</p><p>2、生自读诗文:</p><p>交流质疑:</p><p>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p><p>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p><p>随机体会诗情:</p><p>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p><p>渭城的柳色──</p><p>渭城的空气──</p><p>渭城的客舍──</p><p>渭城的朋友──</p><p>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p><p>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p><p>4、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p><p>师:西出阳关无故人。</p><p>元二要经历2023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p><p>生交流。</p><p>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p><p>(师生配乐朗读。)</p><p>5、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p><p>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p><p>师生:再来一杯。</p><p>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p><p>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师生共读(配乐):《送元二使安西》。</p><p>三、唱诗</p><p>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p><p>师生清唱,体会诗情。</p><p>四、吟诗</p><p>1、半读半唱叫作吟。</p><p>2、师示范。</p><p>3、生跟学吟。</p><p>五、舞诗</p><p>吟之不足则舞之。</p><p>生学习手语。</p><p>师生边吟边舞。</p><p>六、拓展,深化诗情</p><p>同学们,元二走了,出使到遥远的安西。王维也曾一度奉使出塞。他会有怎样的想念呢?</p><p>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p><p>分别是伤感的,但因为有了你们,一群真正的朋友,我不再伤感,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p><p><strong>教学反思</strong></p><p>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学生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编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