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43

部编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p>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他人教书解惑,往往需要借助教案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体组织方案和行动计划。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部编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p><h3>部编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h3><p><strong>一、素质教育目标:</strong></p><p>(一)知识教学点</p><p>1.生字:阀、娱、剧、宪、袍、押、舅。</p><p>2.新词:军阀、严峻、幼稚、恐怖、轻易、会意、沉着、一拥而入。</p><p>3.重点句子:</p><p>(1)2023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p><p>(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p><p>(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p><p>(二)能力训练点</p><p>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p><p>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归纳中心思想。</p><p>3.学习本文前后照应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p><p>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三)德育渗透点</p><p>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p><p><strong>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strong></p><p>(一)被捕、被审两部分是重点,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来了解李大钊的革命精神。</p><p>(二)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勾画、抄写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的方法来解决。</p><h3>三、课时安排:三课时</h3><h3>四、学生活动设计:</h3><p>(一)勾画、抄写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p><p>(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p><p>(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四)练习用前后照应的方法写一篇小短文。</p><h3>五、教学过程:</h3><p><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一)明确目标</p><p>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p><p>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p><p>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p><p>(二)整体感知</p><p>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p><p>(三)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p><p>1.导入 。</p><p>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2023年4月6日,他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遇难。他的女儿李星华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写了一篇回忆录,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p><p>2.揭题。</p><p>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做题目?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202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李大钊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p><p>3.检查自学,质疑问难。</p><p>(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掌握字形、会组词):阀、娱、剧、宪、袍、押、舅。</p><p>(2)多音字组词。</p><p>(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p><p>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占据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p><p>严峻:严肃而厉害。</p><p>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p><p>恐怖:惊慌、害怕。</p><p>轻易:指随随便便。</p><p>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p><p>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p><p>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p><p>(4)质疑问难,教师行间巡视,组织讨论、交流。</p><p>4.引读课文,学生自悟。</p><p>(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哪一*,当时中国是怎样的情况?</p><p>(2)课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p><p>(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p><p>(4)说说你学懂了什么?交流、整理:</p><p>①课文写的是2023*,当时中国正值*军阀张作霖血腥震压革命时期。《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十六年前的事。</p><p>②出示李大钊同志投影片,简单、概括地介绍李大钊的生平。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18*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2023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遇难。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p><p>③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属非回忆部分,可以独立成段。这样,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可以把回忆部分分成四部分。</p><p>第一部分(2—7)写被捕前。</p><p>第二部分(8-18)写被捕。</p><p>第三部分(19-29)写在法庭上(被审)。</p><p>第四部分(30—末)写被害后。</p><p>5.指导分段方法——把握好过渡句。</p><p>(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p><p>(2)“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p><p>(3)“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p><p>(4)“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p><p>(四)课堂练习</p><p>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p><p><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一)明确目标</p><p>1.学习文章前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p><p>2.初步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p><p>3.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p><p>(二)目标完成过程</p><p>1.复习检查。</p><p>(1)指名朗读课文。</p><p>(2)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哪几件事?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p><p>2.自学,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p><p>(1)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回忆部分第一部分的自学提纲:</p><p>①自由读,思考:</p><p>a.第一自然段是讲什么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p><p>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忙?</p><p>c.李大钊同志为什么坚决不愿离开北京?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p><p>d.作者“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里去”,文章后面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回答?找出照应的句子,画在书上。</p><p>②讨论、交流、整理。</p><p>a.第一自然段是讲2023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它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p><p>b.从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埋头整理、烧掉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失踪等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紧张,父亲工作越来越忙。</p><p>c.因为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p><p>d.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p><p>③教师点拨:像上面的两个句子,在写法上叫前后照应,前有原因后有结果或前有结果后交代原因,这样使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尾连贯。</p><p>④指导感情朗读。</p><p>a.读本段中前后照应的句子。</p><p>b.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要读出父亲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来。</p><p>(2)投影,出示第二段自学提纲。</p><p>①思考:李大钊同志被捕过程中,敌人、作者和李大钊同志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刻画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李大钊怎样的精神?画出本段前后照应的句子。</p><p>②讨论、交流、整理:</p><p>(李大钊被捕过程中,表现了敌人的心虚、残暴。“心虚”表现在捕人前先放枪,再喊叫,还派出了宪兵、侦探、警察,这么大的举动只为了抓一个人。“残暴”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如粗暴地吼叫“不要放走一个人!”;“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我”当时是惊慌、恐怖。父亲李大钊则是沉着镇定,从容不迫。李大钊这个人物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完成的。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学生读出来。)</p><p>③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表现李大钊镇定、沉着,对敌人蔑视,以及敌人的凶残、狠毒的语气。)</p><p>3.投影,出示第三段自学提纲。</p><p>①默读思想: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被审时是怎样表现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p><p>②议论、交流、整理:</p><p>(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被审时脸“平静而慈祥”、“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人民深沉的爱、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p><p>③分角色感情朗读,用不同的语调区分出“我”、“父亲”、“法官”的不同神态,深化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p><p>(三)课堂练习</p><p>摘抄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p><p><strong>第三课时</strong></p><p>(一)明确目标</p><p>1.学习回忆部分第四段。</p><p>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p><p>3.学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人的小短文。</p><p>(二)目标完成过程</p><p>1.学习第四部分。</p><p>(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思考:</p><p>①李大钊同志被害的消息传来后,全家人的表现怎样?</p><p>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p><p>(2)讨论、交流、整理:</p><p>①李大钊同志被害的消息传来后,舅老爷“从街上哭着回来”;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都说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母亲的“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一句表达了怀念亲人、痛恨敌人、要报仇血恨的思想感情。</p><p>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照应,这样写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头的思想感情。</p><p>(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要读出悲痛欲绝、痛恨敌人、报仇血恨的思想感情。</p><p>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p><p>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p><p>(三)总结、扩展</p><p>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p><p>(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p><p>(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出示幻灯片)</p><p>①2023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p><p>②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p><p>③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p><p>(与上面三句分别照应的句子是:a.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b.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c.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这些句子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p><p>(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p><p>(例如:我认为文中刻画李大钊神态的三处词语写得好。敌人搜身时神态:严峻;提审时神态:平静而慈祥;审讯时神态: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严峻”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平静而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p><p>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p><p>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p><p>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p><p>例:提起我们班××同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夸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同学。</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编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