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及教学反思
<p>古对今,圆对方。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以及教案反思,感兴趣的快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p><h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h3><p>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p><p>(一)揭题,书写古</p><p>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p><p>2.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p><p>(二)师范读,生认真听。</p><p>(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p><p>1.生自读课文。</p><p>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p><p>3.检查读文。随机正音</p><p>二、细读对子,感受画面美</p><p>(一)学习第一小节</p><p>1.学习“圆”</p><p>(1)引导发现古代和现代钱币的区别</p><p>(2)读好“古对今,圆对方”</p><p>2.学习:严寒酷暑凉</p><p>出示四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这四个词语。</p><p>(1)学习“寒”</p><p>字理识字学习“寒”。并给“寒”扩词。</p><p>寒是冷,那严寒就是——非常冷。</p><p>指导读好词语。</p><p>那酷暑是什么意思?——非常热。</p><p>读好词</p><p>(2)学习“凉”</p><p>a.凉的偏旁是两点水。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p><p>补充带两点水的字。</p><p>b.指生读秋凉,齐读。</p><p>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p><p>(二)学习第二小节</p><p>1.出示读:第二小节。指生读。</p><p>学习:晨细朝霞夕</p><p>(1)晨就是早晨。暮就是傍晚。</p><p>(2)细。指生说记字方法。</p><p>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哪个词语意思更接近?</p><p>和风和细雨也可与组成一个四字词语。一起读</p><p>出示:朝霞、夕阳。</p><p>什么是朝霞?什么是夕阳?</p><p>出示图片,早晨的霞就是朝霞,晚上的霞是晚霞。</p><p>指生读,齐读。</p><p>指导读好这一小节</p><p>(三)学习第三小节。</p><p>出示第三小节。指生读。</p><p>1.学习:杨。</p><p>师:第三小节中的生字</p><p>出示:杨。</p><p>图:这就是杨树。所以是木字旁。</p><p>有木是杨树,伸手是表扬,有土是操场。</p><p>2.出示图片及句式:春天来了,黄莺在唱歌,燕子在跳舞,这就叫“莺歌燕舞”。</p><p>生练习用句式说话:</p><p>春天来了,小鸟_ _ _ _ _ _,花儿_ _ _ _ _ _。这就叫_ _ _ _ _ _ _ _ _ _ _ _。</p><p>读词——鸟语花香。</p><p>3.指导朗读,感受春天的美好。</p><p>三、音律和谐,引导读出节奏</p><p>1.引导发现韵脚</p><p>2.配乐拍手齐背。</p><p>四、拓展延伸。</p><p>读得那么好,试着对一对好不好?</p><p>日对(),鸟对()。</p><p>春花对(),高山对()。</p><p>五、指导写字</p><p>指导书写:李和香。</p><p>1.观察字形</p><p>一看结构:上下结构</p><p>二看宽窄:</p><p>三看重点笔画:撇捺</p><p>2.师范写,生练写,展评。</p><p>三、总结作业:</p><p>课下把《古对今》背给爸爸妈妈听。</p><p>推荐阅读《笠翁对韵》</p><h3>古对今教学反思</h3><p>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p><p>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p><p>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p><p>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p><p>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p><p>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p><p>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p><p>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