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司马光教案三年级
<p>相信很多朋友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名字就叫做司马光。学习到这篇的课文,你有怎样计划去教导学生们认识这个故事,学习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p><p>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一)</p><p>教学要求:</p><p>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p><p>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p><p>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p><p>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p>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p><p>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p><p>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p><p>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p><p>1.提出初读要求:</p><p>(1)读准每个字音。</p><p>(2)画出本课的生字。</p><p>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p><p>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p><p>1.第一自然段。</p><p>(1)指名朗读。</p><p>(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p><p>(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p><p>(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p><p>2.第二自然段。</p><p>(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p><p>(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p><p>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p><p>3.第三自然段。</p><p>(1)自读课文,思考:</p><p>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p><p>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p><p>(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p><p>第二课时</p><p>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p><p>1.第四自然段。</p><p>(1)指名朗读课文。</p><p>(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p><p>(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p><p>(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p><p>(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p><p>2.第五自然段。</p><p>(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p><p>(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p><p>(3)讨论:</p><p>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p><p>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p><p>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p><p>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p><p>(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p><p>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p><p>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p><p>(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p><p>3.第六自然段。</p><p>(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p><p>(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p><p>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p><p>第三课时</p><p>一、总结全文</p><p>1.指名朗读。</p><p>2.看图复述故事。</p><p>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p><p>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p><p>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p><p>(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p><p>(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p><p>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p><p>(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p><p>(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p><p>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p><p>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p><p>2.指导书写。</p><p>“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p><p>“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p><p>“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p><p>“朋”由两个“月”组成。</p><p>“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p><p>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二)</p><p>教学要求:</p><p>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p><p>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p><p>教学重点、难点:</p><p>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p><p>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p><p>课时划分:两课时</p><p>第一课时</p><p>教学目的:</p><p>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p><p>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p><p>教学过程:</p><p>一、揭示课题</p><p>1、板书课题。</p><p>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p><p>简介司马光。</p><p>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p><p>1、范读课文。</p><p>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p><p>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p><p>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p><p>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p><p>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p><p>四、教学生字词</p><p>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p><p>2、检查乍学情况。</p><p>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p><p>五、指导写字</p><p>1、巩固字音。</p><p>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p><p>3、指导书写。</p><p>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p><p>第二课时</p><p>教学目的:</p><p>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p><p>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教学过程:</p><p>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p><p>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p><p>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p><p>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p><p>4、指导朗读。</p><p>二、学习2~3自然段</p><p>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p><p>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p><p>(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p><p>(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p><p>(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p><p>(4)指读,个别读,章读。</p><p>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p><p>4、反馈、交流、讨论。</p><p>(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p><p>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p><p>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p><p>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p><p>④表演读这句话。</p><p>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p><p>(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p><p>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p><p>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p><p>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p><p>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p><p>5、小结。</p><p>6、有感情朗读课文。</p><p>三、表演课文</p><p>板书设计:21司马光</p><p>没有慌使劲砸缸</p><p>遇事沉着有主张</p><p>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三)</p><p>教学要求:</p><p>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p><p>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p><p>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p><p>教学重难点:</p><p>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p><p>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p><p>课前准备:</p><p>生字卡片,教学课件</p><p>教学时间:</p><p>1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p><p>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p><p>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p><p>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p><p>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p><p>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p><p>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p><p>1.自读自悟。</p><p>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p><p>2.小组合作学习。</p><p>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p><p>3.全班交流。</p><p>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p><p>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p><p>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p><p>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p><p>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p><p>(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p><p>(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p><p>(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p><p>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p><p>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p><p>(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p><p>(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p><p>(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p><p>(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p><p>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p><p>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p><p>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p><p>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p><p>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p><p>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p><p>六、拓展延伸</p><p>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p><p>板书设计:</p><p>司马光</p><p>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p><p>遇事沉着有主张</p><p>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四)</p><p>【教学目的】</p><p>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p><p>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p><p>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p><p>【课前准备】</p><p>1、学生:</p><p>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p><p>⑵认读字卡片。</p><p>2、教师:</p><p>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p><p>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p><p>【课时安排】</p><p>2课时。</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p><p>(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p><p>(板书课题20、司马光)</p><p>(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p><p>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p><p>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p><p>⑴借助拼音。</p><p>⑵问别人。</p><p>⑶联系上下文猜字。</p><p>⑷听别人读。</p><p>2、同桌互读正音:</p><p>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p><p>(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p><p>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p><p>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p><p>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p><p>(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p><p>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p><p>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p><p>叫──收球──救</p><p>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p><p>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p><p>(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p><p>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p><p>(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p><p>7、小组汇报交流。</p><p>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p><p>学习“到、别”两个生字:</p><p>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p><p>(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学习立刀旁)</p><p>2、教师范写,生描写。</p><p>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p><p>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p><p>第二课时</p><p>一、创设情境,复习识字</p><p>师: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节课我要先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这些字都认识了。</p><p>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图)将认读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组学生摘花,读字,同桌组词。</p><p>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p><p>1、看插图,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图上的内容。(第3、4、5、6自然段)</p><p>出示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p><p>(一个小孩掉到水缸里了。)</p><p>2、读一读,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读出紧张的`语气。</p><p>3、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做的?看插图,说一说。</p><p>(发挥插图的用处,理解课文)</p><p>4、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课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p><p>5、议一议他是怎么想的?</p><p>(小组讨论,汇报交流。)</p><p>三、背诵课文,掌握方法</p><p>1、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p><p>师小结: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起因、经过、结果。</p><p>2、试着按照这种方法,背诵课文。</p><p>(生背课文。)</p><p>3、指名背诵,怎样才能背下来?</p><p>四、扩展沿伸</p><p>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p><p>(板书:机智勇敢)</p><p>出示: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p><p>师:请同学们也向司马光来学,帮助这位同学。</p><p>(小红的沙包挂在了树杈上,怎么办呢?)</p><p>或介绍司马光的资料。</p><p>五、书写生字</p><p>1、出示“吓、叫、那、都”。</p><p>2、说一说你的发现。</p><p>(可以说识字方法、也可以说两组同部首的字)</p><p>3、重点指导“那”,其他字自学。</p><p>4、生描写,同桌互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