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12

《采薇》导学案6

<p>一、巧设迁移</p><p>二、解读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p><p>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p><p>过程与方法</p><p>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p><p>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p><p>三、自主探究:</p><p>(一)课前预习</p><p>1、解释加点字</p><p>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p><p>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p><p>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p><p>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雨雪霏霏(下雪)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p><p>维棠之华(同“花”)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岁亦莫止(同“暮”,年底)</p><p>2、文学常识</p><p>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入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p><p>3、全班交流,师生评点。</p><p>①朗读②翻译(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p><p>③了解作品主旨</p><p>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p><p>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薇》导学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