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11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5

<p>教学目标:了解《孟子》及其重要思想,</p><p>熟读并翻译课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p><p>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的内容与意义</p><p>一、新课导入</p><p>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p><p>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p><p>二、文学常识</p><p>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著有全面反映其思想的《孟子》一书。</p><p>三、背景信息</p><p>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社会混乱。魏国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孟子被“招贤”而来,是他们的一次谈话。</p><p>四、课文研习</p><p>(一)朗读课文</p><p>(二)学生小组探究预习中的疑难点并完成下列习题</p><p>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表示收成不好的词还有:俭,饥,荒)</p><p>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名</p><p>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丈夫的配偶</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