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10

《窦娥冤》导学案5

<p>【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p><p>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p><p>3、认识元代社会黑暗的,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p><p>4.、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p><p>【教学重点】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p><p>【教学难点】1、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p><p>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p><p>【课时计划】三课时</p><p>【第一课时】</p><p>一、三维目标:</p><p>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p><p>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p><p>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p><p>二、教学重点: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p><p>三、教学难点: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p><p>四、学习过程:</p><p>(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p><p>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p><p>(二)元代杂剧和关汉卿</p><p>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p><p>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p><p>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p><p>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p><p>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窦娥冤》导学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