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05

《窦娥冤》学案2

<p>《窦娥冤》的学案</p><p>学习目标:</p><p>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p><p>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p><p>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p><p>二、学习重点难点</p><p>1.品味戏曲的语言</p><p>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p><p>三、预习点拨</p><p>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p><p>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p><p>四.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p><p>学习过程 </p><p>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p><p>1、了解关汉卿和 元杂剧的知识 。 关汉卿,号 , 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共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p><p>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p><p>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p><p> 4、阅读课文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p><p>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瀽( )、</p><p>二、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p><p> 三、合作探究 </p><p> (一)、理清结构</p><p>第一部分: 押赴刑场</p><p>第二部分: 刑场诀别</p><p>第三部分: 刑场誓言</p><p>(二)问题探究</p><p>研读第一层 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p><p> 研读第二层 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p><p> 五、课堂检测 1、关汉卿,号 ____, 代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______ ______ _____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p><p>2、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 </p><p> 六、反思质疑, </p><p> 七、布置作业:背诵《端正好》《滚绣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窦娥冤》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