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02

《登勃朗峰》学案2

<p>【学习目标】</p><p>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p><p>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p><p>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p><p>【知识链接】</p><p>1.作者介绍</p><p>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p><p>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p><p>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p><p>2.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2023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p><p>【自主学习】</p><p>1.标注字音</p><p>翌()日隧()道俯瞰()穹()顶</p><p>巍峨()皑皑()蔓()延颠簸()</p><p>沟壑()旷()野纷至沓()来</p><p>2.解释下列词语</p><p>翌日:</p><p>巉峻:</p><p>拾级:</p><p>霓裳羽衣:</p><p>【整体感知】</p><p>是一篇游记,请理清文章结构。</p><p>提示:</p><p>【第一部分(第1段)】</p><p>写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时在路上的所见所想。</p><p>【第二部分(2—6段)】</p><p>写作者抵达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变幻的美景。</p><p>【第三部分(7—11段)】</p><p>写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p><p>【合作探究】</p><p>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p><p>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p><p>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p><p>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p><p>【拓展延伸】</p><p>品析文章语言</p><p>(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p><p>提示: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象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p><p>(2)“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p><p>提示: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登勃朗峰》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