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吟》教案3
<p>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五首诗歌。</p><p>2.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p><p>过程与方法</p><p>1.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p><p>2.揣摩品味诗歌凝练、贴切、丰富而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哲思。</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培养对现当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p><p>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思辨能力。</p><p>重点难点</p><p>教学重点</p><p>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p><p>教学难点</p><p>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新课导入</p><p>我们已经学习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多声部式的结构和热烈汹涌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短诗,这些诗歌篇幅短小,却精悍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吧。</p><p>二、自主预习</p><p>1.作者介绍</p><p>芦荻(2023),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p><p>诗歌写于2023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风雨吟》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诗人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p><p>解析:《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来。</p><p>答案示例:“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p><p>①怎样理解“大地风雨的海上”这一意象?</p><p>答案示例:“大地风雨的海上”是一个独特的意象,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他对未来感到茫然。这个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p><p>②“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何表达效果?</p><p>答案示例:“大地”是稳定和力量的象征,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连“大地”都被“卷来”了,写出了风雨之大。此处翻天覆地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卷”和“奔”体现了强大的自然力,以动感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理冲击。</p><p>三、</p><p>《风雨吟》通过对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在“大地风雨的海上”忧思满怀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p><p>四、赏析《风雨吟》对自然意象的描写。</p><p>答案示例:诗歌对“风”的描写是“从大地卷来”,对“雨”的描写是“从大地奔来”;风雨之后,“郊原”如“海”,“房舍”如“舟”,通过对风、雨、郊原和房舍的描绘,写出了风的奔腾呼啸、摧枯拉朽,写出了雨的滂沱如注,营造了极具气势的氛围。</p><p>五、课堂小结</p><p>这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找来类似的小诗读一读,运用这节课学到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细细品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