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设计26
<p>《马说》教案设计</p><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p><p>⑴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p><p>⑵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p><p>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及合作能力;</p><p>3、情感目标:通过迁移训练,教育学生努力使自己具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p><p>教学重点:</p><p>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p><p>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p><p>教学时数:1课时</p><p>教学过程设计:</p><p>一、导入</p><p>用《伯乐寻马》(《战国策燕策》)导入。古代文人,常以天下为己任,他们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为荣耀。这种愿望,以唐代文人最为强烈。这样的历史人物,你知道的还有吗?(提问2-3位同学),今天,让我们带着大家,去认识这样一匹骏马。</p><p>二、整体感知</p><p>1、自由朗读文章,争取读准字音,读出自己的情感;</p><p>2、读过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初读后知道了些什么。</p><p>三、品读赏析</p><p>1、作者</p><p>韩愈</p><p>其文章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宽阔,意向新丽。著有文章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天狼星》、《与永恒拔河》等。</p><p>2、了解作者之后,恐怕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能更进一步。听教师范读,注意节奏,情感。</p><p>3、四人一小组,再读文章,并在小组中交流你对文章的理解(提示:可从文章的结构、形象、情感等方面入手),之后在班上交流。</p><p>4、教师对学生发言情况作总结交流:</p><p>①.形象:伯乐,千里马,食马者</p><p>②.结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批判</p><p>③.手法:托物寓意</p><p>四、小结、迁移拓展</p><p>韩愈的《马说》,是一篇表明心志,期盼受到统治者重用的文章。</p><p>试想,有一天,你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个对国家有作用的人,这时,你希望自己遇到一个什么样的领导?</p><p>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成为了一个治理一方的领导,你在用人上,会有什么打算?</p><p>在学习了此文后,仿照“伯乐是(比喻)千里马是</p><p>(比喻)”的句式,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句话。</p><p>《马说》板书(一)</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