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清单
<p>第5课《秋天的怀念》</p><p>01</p><p>文学常识</p><p>《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原籍河北涿县,2023年出生于北京,20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2023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2023年回到北京。2023年开始创作,2023年和2023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2023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23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23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是一篇叙事散文。</p><p>02</p><p>中心思想</p><p>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p><p>03</p><p>重点字词</p><p>1.生字</p><p>瘫痪(tānhuàn)侍(shì)弄捶(chuí)打憔悴(qiáocuì)絮叨(xùdāo)诀别(juébié)淡雅(dànyǎ)仿膳(shàn)翻来覆(fù)去喜出望外憎恨(zēng)创伤(chuāng)</p><p>2.解词</p><p>侍弄:经营照管。</p><p>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p><p>絮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p><p>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感到高兴。</p><p>第6课《散步》莫怀戚</p><p>01</p><p>文学常识</p><p>《散步》作者是莫怀戚,2023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是一篇叙事散文。</p><p>02</p><p>中心思想</p><p>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p><p>03</p><p>重点字词</p><p>1.生字</p><p>信服分歧(qí)一霎(shà)粼粼(línlín)各得其所</p><p>2.解词</p><p>信服:相信,佩服。</p><p>嫩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p><p>分歧: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p><p>取决:决定。</p><p>拆散:分散。</p><p>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p><p>一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p><p>各得其所: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p><p>熬:忍受,艰苦支持。</p><p>第7课散文诗两首</p><p>01</p><p>文学常识</p><p>1.作者介绍</p><p>《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20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p><p>《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p><p>2.体裁介绍</p><p>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p><p>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p><p>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p><p>02</p><p>中心思想</p><p>《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p><p>《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p><p>03</p><p>重点字词</p><p>1.生字</p><p>并蒂(dì)桔梗(jiégěng)匿笑(nì)沐浴(mùyù)祷告(dǎo)姊妹(zǐ)亭亭(tíng)徘徊(páihuái)遮蔽(zhēbì)心绪(xù)流转(zhuǎn)荫蔽(yīnbì)菡萏(hàndàn)攲斜(qī)</p><p>2.解词</p><p>匿笑:偷偷的笑。匿:隐藏,躲藏。</p><p>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p><p>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p><p>阻塞,妨碍。</p><p>繁杂:繁琐而杂乱。</p><p>烦闷: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p><p>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p><p>遮蔽:遮挡;拦挡。</p><p>覆盖:遮盖;掩盖。</p><p>心绪: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p><p>荫蔽:遮蔽;隐蔽;庇荫。</p><p>沐浴:洗澡。</p><p>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p><p>菡萏:荷花。</p><p>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p><p>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p><p>01</p><p>文学常识</p><p>《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两篇课文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p><p>02</p><p>中心思想</p><p>《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p><p>《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p><p>03</p><p>重点字词</p><p>(一)注音</p><p>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ā)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p><p>(二)通假字</p><p>尊君在不?“不”通“否”。</p><p>(三)古今异义</p><p>1、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子女。</p><p>2、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某地。</p><p>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p><p>(四)一词多义</p><p>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p><p>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p><p>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p><p>2、信:①则是无信。信:信用。</p><p>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p><p>③必以信。信:实情。</p><p>2.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p><p>②如期完成。期: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p><p>③以期发展。期:期待,等待。</p><p>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jī):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期年:满一年。</p><p>(五)敬辞与谦辞</p><p>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p><p>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p><p>(六)其它关键词</p><p>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p><p>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p><p>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暴风骤雨)。</p><p>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p><p>5、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p><p>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p><p>7、下车引之。引:拉。</p><p>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p><p>9、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p><p>04</p><p>翻译</p><p>《咏雪》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郎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之。</p><p>《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径直走进家门头也不回。</p><p>05</p><p>理解问答</p><p>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p><p>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p><p>(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p><p>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p><p>(1)“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p><p>(2)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p><p>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p><p>答:(1)“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p><p>(2)“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p><p>(3)形容飞雪的比喻句:</p><p>(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p><p>(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p><p>(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p><p>(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p><p>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p><p>(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p><p>(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p><p>(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