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读练习
<p align="left"></p><p>一、课文导读</p><p>(一)作家作品</p><p>选自《 》。作者 ,字子厚,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p><p>(二)要点提示</p><p>1、 重点字词</p><p>(1)掌握下列加点字注音。</p><p>清洌( ) 为坻( ) 佁然( ) 俶尔远逝( )</p><p>翕忽( ) 参差(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p><p>(2)掌握下列一词多义词语。</p><p>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尤清冽</p><p>从 清</p><p>隶而从者 以其境过清</p><p>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p><p>可 以</p><p> 不可久居 卷石底以出</p><p>全石以为底</p><p>为</p><p>为坻,为屿</p><p>(3)重点词语解释</p><p>水尤清冽( ) 为坻( )</p><p>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p><p>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p><p>斗折蛇行( ) ( ) </p><p>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p><p>四面竹树环合( ) 无所依( )</p><p>2、 理解性默写</p><p>(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 , 。</p><p>(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 , 。</p><p>(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 , 。</p><p>(4)、用比喻写溪流,写岸势的 , 。 , 。</p><p>(5)、写小潭最突出特点的句子 , , , , 。</p><p>3、 重点句子翻译</p><p>(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p><p>(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p><p>(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p><p>(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p><p>(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p><p>(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p><p>(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p><p>(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p><p>4、 知识梳理</p><p>第一段写潭,写树。</p><p>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p><p>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p><p>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p><p>最后缀述了同游者,属游记的一般格式。</p><p>5、主旨</p><p>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静穆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p><p>6、重点探究</p><p>(1)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p><p>小石潭的特点是“石底”“水尤清冽”。文中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出了石底的特点,而且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文中写“水尤清冽”是通过写潭中的鱼来实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水清所致,写鱼就是在写水。</p><p>(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应该如何理解?</p><p>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潭中幽深冷寂的气氛其实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p><p>(3)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p><p>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p><p>7、写作特点</p><p>(1)、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p><p>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四个“为”字形象写出石的千奇百怪。</p><p>水:从声音写起,“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声音清脆嘹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正面写游鱼的生动活泼,又从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p><p>(2)、写景动静结合</p><p>写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结合,惟妙惟肖写出鱼的情态——“乐”,也从侧面写出了水之清。</p><p>写潭四周的树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形有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语言精练。</p><p>写小溪,“斗折蛇形”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曲折有致”形状。</p><p>(3)文章写景,情景交融。</p><p>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如:作者描写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这既是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p><p>8、开放性试题</p><p>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p><p>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p><p> 下句:</p><p>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p><p> 句子:</p><p> 分析:</p><p>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p><p>二、语段阅读</p><p>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p><p>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p><p>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p><p>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p><p>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p><p>(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p><p>(3) 悄怆幽邃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p><p>2、翻译句子</p><p>(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p><p>(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p><p>(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p><p>3、下列是对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p><p>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p><p>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p><p>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p><p>D、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p><p>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p><p>(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p><p> </p><p>(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p><p> </p><p>(3)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p><p> </p><p>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