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0:2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

<p align="left"></p><p>遂溪一中</p><p>(配合课件使用) </p><p>教学重点: </p><p>一:背诵这首词。 </p><p>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p><p>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p><p>教学过程: </p><p>一:导入新课 </p><p>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p><p>(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测评"。) </p><p>二:前提测评 </p><p>①请一位同学回答。 </p><p>②范读(点击开关)。 </p><p>③学生齐读。 </p><p>(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p><p>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p><p>----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p><p>(好,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p><p>四:朗读训练 </p><p>①播放一遍。 </p><p>②学生齐读。 </p><p>(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p><p>五:思考讨论 </p><p>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 </p><p>和想象。 </p><p>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p><p>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p><p>----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 </p><p>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p><p>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p><p>----从"天河现水牛"图创造出"牛郎织女"图。 </p><p>(好,老师已经把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化成了五道思考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等会儿老师将会请同学们回答。) </p><p>(一)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p><p>(大家看屏幕,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p><p>(二)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p><p>(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p><p>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上阕----望月(写景) </p><p>②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p><p>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p><p>(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p><p>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p><p>(四)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p><p>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p><p>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p><p>(五)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p><p>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p><p>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p><p>(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p><p>六:能力训练 </p><p>1、看了图一,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p><p>(请看图二,说说自己的联想。) </p><p>2、看图三,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p><p>(请看图四,展开想象。) </p><p>----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自己之所想。如:2023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今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不要求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同样地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p><p>(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p><p>七:音乐欣赏 </p><p>①播放一次。 </p><p>②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p><p>(让我们进入到下一环节,通过"导学达标"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p><p>八:导学达标 </p><p>(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p><p>----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p><p>(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p><p>(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p><p>----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p><p>(四)联想:菏叶上的水珠象(滚动的玻璃珠等)。 </p><p>(五)想象:看到此图,我想到…… </p><p>(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p><p>九:归纳小结 </p><p>上阕----望月(写景) </p><p>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p><p>下阕----怀人(抒情) </p><p>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p><p>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p><p>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p><p>十:作业布置 </p><p>(一)背诵这首词。 </p><p>(二)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p><p>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