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0:12

《散步》教学设计16

<p align="left"></p><p></p><p>《散步》教学设计</p><p>山东省青岛市艺德试验学校 </p> <p>【教材及学情分析】</p> <p>《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p> <p>【教学目标】</p> <p>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p> <p>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p> <p>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p> <p>【教学重点】</p> <p>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p> <p>【教学难点】</p> <p>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p> <p>【学法设计】</p> <p>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习内容指要》和《学习方法点拨》,做学习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习时圈点关键语句。</p> <p>【预习作业】</p> <p>1、 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p> <p>2、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p> <p>【教学设备】</p> <p>多媒体。</p> <p>【课时安排】</p> <p>一课时。</p> <p>【教学步骤】</p> <p>一、导入</p> <p>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p> <p>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p> <p>二、学生预设学习目标</p> <p>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p> <p>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p> <p>三、整体感知</p> <p>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p> <p>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p> <p>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p> <p>精读课文6、7两段</p> <p>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p> <p>面对“分歧”时:</p> <p>⑴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p> <p>⑵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p> <p>⑶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p> <p>⑷“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p> <p>⑸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p> <p>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p> <p>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p> <p>2、教师启发:</p> <p>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p> <p>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p> <p>四、想象训练</p> <p>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p> <p>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p> <p>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p> <p>五、研读探究</p> <p>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p> <p>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p> <p>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p> <p>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p> <p>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p> <p>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p> <p>教师小结: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p> <p>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p> <p>六、学生自由交流</p> <p>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p> <p>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p> <p>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p> <p>七、拓展阅读</p> <p>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p> <p>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p> <p>教师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p> <p>小结的目的:强调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p> <p>八、作业</p> <p>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p> <p>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p> <p>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p> <p>我花了很多时间,</p> <p>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p> <p>教你系鞋带,扣口子,溜滑梯</p> <p>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p> <p>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p> <p>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p> <p>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p> <p>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p> <p>让我再想一想……</p> <p>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p> <p>我也一并忘记。</p> <p>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p> <p>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p> <p>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p> <p>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p> <p>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p> <p>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p> <p>体谅我,</p> <p>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p> <p>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p> <p>孩子</p> <p>现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带。</p> <p>吃饭时,会弄脏衣服,</p> <p>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p> <p>不要催促我,</p> <p>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p> <p>只要有你在一起,</p> <p>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p> <p>孩子!</p> <p>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p> <p>所以,</p> <p>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p> <p>陪着我,慢慢的。</p> <p>就像当年一样,</p> <p>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p> <p>多点时间陪陪父母吧,对他们好一点……</p> <p>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p> <p>诚如斯言,当善待父母,父母是个宝,如此做人,你会享用终生。</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步》教学设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