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0:11

散步

<p align="left"></p><p>新课程初一语文《散步》教案 </p><p>[教学目标]: </p><p>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p><p>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p><p>[教学重点]: </p><p>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p><p>[教学难点]: </p><p>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教学方法]: </p><p>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p><p>[学法指导]: </p><p>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p><p>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p><p>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p><p>[教学用具]: </p><p>CAI课件、字词积累卡 </p><p>[教学时间]: </p><p>一课时 </p><p>[教学过程]: </p><p>一、 导入新课 </p><p>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p><p>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一课吧!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p><p>二、 进行新课 </p><p>(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p><p>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p><p>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p><p>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p><p>3、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p><p>(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 </p><p>1、师: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 </p><p>(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p><p>(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p><p>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p><p>3、班内交流。着重理解第二个问题(屏幕显示画面,引导学生将原句进行删改,与原句相比较,从而理解深层含义。) </p><p>(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p>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p><p>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你喜欢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画面, </p><p>同学交流。(大屏幕显示) </p><p>师示范如下: </p><p>喜欢词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渡过”则没有此意。 </p><p>句子:“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p><p>画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很温馨,表达出尊老爱幼的美德。 </p><p>2、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同学交流。(师采用引导法分析对称句是如何造出来的) </p><p>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写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p><p>屏幕出示应用能力板块进入扩展练习:仿照例句,用“虽然……,然而”造两个对称的句子。 </p><p>(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p><p>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p><p>(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p><p>说明:师生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p><p>如:1、引导学生分析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p><p>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练习朗读,生读生评,师点拨,以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p><p>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p><p>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p><p>(1)“我”是个中年男子。 </p><p>(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p><p>(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p><p>(不要“拿腔拿调”地朗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p><p>3、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例,探讨语速、重音的处理,生先读,看看谁读得好,然后分析说明。说明后生再读,师范读。 </p><p>说明:重音的“重”要适度,不等于“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语速的处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要相互协调,所以结尾这句话应读慢些。 </p><p>五、拓展升华,涵养人格 </p><p>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p><p>六、课堂小结: </p><p>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p><p>多媒体展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的动人画面,同时配以播放张也演唱的《家和万事兴》的歌曲。 </p><p>师结:儿孝母慈,其乐融融是我们读了后最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真诚的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你们代代相传! </p><p>七、课后作业: </p><p>1、摘录本节课的优美词句,并争取背下来 </p><p>2、自选题:(可任意选作其中的一个) </p><p>(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p><p>(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p><p>(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p><p>八板书设计: </p><p>散步 </p><p>莫怀戚 </p><p>我 </p><p>尊老母亲整个儿子爱幼 </p><p>世界 </p><p>妻子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