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0:11

散步(鲁教版七年级)

<p align="left"></p><p>教学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p><p>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p><p>3、品味文中的语言美。 </p><p>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p><p>2、品味文中的语言美。 </p><p>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p><p>教具:多媒体 </p><p>课时安排:一课时 </p><p>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p><p>问题预设: </p><p>1、个别学生可能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话不理解。” </p><p>2、也许会有少数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p><p>3、可能有极个别学生,不理解“我”为什么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p><p>4、可能会有学生问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p><p>5、对于“一霎时”的“霎”字可能有极个别学生读错; </p><p>6、“水波粼粼”的“粼”可能会有极个别学生写错,写成“鱼鳞”的“鳞”。 </p><p>知识铺垫: </p><p>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p><p>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p><p>水波粼粼() </p><p>2、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p><p>(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p><p>熬: </p><p>(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p><p>各得其所: </p><p>(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p><p>委屈: </p><p>教材解读 </p><p>一、导语: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张是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一张是两代人散步。让学生进行对比,由此导入课文。 </p><p>二、检查学案: </p><p>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p><p>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p><p>水波粼粼() </p><p>2、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p><p>(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p><p>熬: </p><p>(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p><p>各得其所: </p><p>(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p><p>委屈: </p><p>三、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 </p><p>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 </p><p>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p><p>明确: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走小路。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p><p>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p><p>明确:和美、温馨 </p><p>四、问题讲解(多媒体展示) </p><p>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p><p>1、“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p><p>明确: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庭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p><p>2、“我”为什么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体现了怎样的美德? </p><p>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而母亲年老多病,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经很少。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p><p>五、合作探究(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p><p>1、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p><p>明确: </p><p>(温馨、和美)的家庭 </p><p>(慈祥、和蔼)的母亲 </p><p>(高大、强壮、孝顺)的“我” </p><p>(温顺、贤惠)的妻子 </p><p>(调皮、可爱、活泼)的儿子 </p><p>2、“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 </p><p>提示:组内口头交流(每人只欣赏一个人) </p><p>六、难点质疑(自由发言) </p><p>文章的结尾“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话,表明的含义是什么? </p><p>(多媒体展示: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初春田野小路散步。) </p><p>明确: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p><p>多媒体展示: </p><p>善待衰老的生命 </p><p>中年人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p><p>爱护幼小的生命 </p><p>七、品味阅读 </p><p>语言精美,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句子吗? </p><p>多媒体展示: </p><p>有的浓,有的淡。 </p><p>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p><p>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p><p>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p><p>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p><p>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p><p>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p><p>明确: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让学生朗读感受) </p><p>八、拓展延伸 </p><p>多媒体展示: </p><p>①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p><p>提问后明确: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p><p>②播放《常回家看看》。 </p><p>多媒体展示:常写封信, </p><p>长大后,常打个电话; </p><p>常想想母亲,以免父母牵挂…… </p><p>常想想父亲; </p><p>九、课堂小结: </p><p>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p><p>十、作业 </p><p>1、随堂检测。 </p><p>2、预习第11课。 </p><p>3、仿写3句两两对称的句子。 </p><p>教后反思: </p><p>这节课,讲出了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学生发言积极,课文朗读富有感情,我相信学生掌握的会很棒。 </p><p>附:学案 </p><p>一、字词 </p><p>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p><p>水波粼粼() </p><p>二、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p><p>(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p><p>熬: </p><p>(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p><p>各得其所: </p><p>(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p><p>委屈: </p><p>三、问答 </p><p>(1)散步的地点? </p><p>(2)散步的季节? </p><p>(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p><p>(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p><p>(5)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步(鲁教版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