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人教版七年级)
<p align="left"></p><p>教学目标: </p><p>1、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p><p>2、(难点)理解“我”(中年人)对于生活的使命感 </p><p>课时:1课时 </p><p>一、导语:同学们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吧!一家人手牵手,轻轻地,自由地漫步田间、道旁。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散步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散步》,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来体会一家三代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深挚感情吧! </p><p>二、阅读思考 </p><p>1、学生自由发言,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p><p>师归纳:感受最深的句子往往是:优美抒情的句子;带有生活哲理的句子 </p><p>2、“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十分和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p><p>----明确: </p><p>情节发生: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我提出“散步”(爱母)内容 </p><p>波澜发展:母亲走大路,儿子走小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爱幼更尊老)真切 </p><p>起伏高潮: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听从儿子更爱孙子)感人 </p><p>3、人物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散步”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p><p>----明确后齐读第4节。问: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p><p>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p><p>(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p><p>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p><p>人类社会的生命 </p><p>春天生机盎然的特征,写景为抒发对生命的热爱 </p><p>4、设计“我”这个形象的好处? </p><p>------“我”(祖孙间的桥梁)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心理描写 </p><p>(人到中年承前启后)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责任使命 </p><p>三、破读 </p><p>破读是一种先将原先语言作一些临时性改变(或调、或换、或删、或改)然后与原文作比较品读,最终达到理解原文目的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种语言凝练、语意隐蔽的文章,如《散步》 </p><p>、调 </p><p>摘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p><p>----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词语的位置不能换。其一,母亲老了,自然是我陪伴;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其三,妻儿走在前,母亲的视线就会受影响。这样安排,体现了儿子的匠心。 </p><p>换 </p><p>摘句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p><p>-----“抱”不如“背”,母亲不能去抱,背,一是稳,二是视野开阔。 </p><p>、删 </p><p>摘句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p><p>----这话不是在写“散步”。可是没有它,散步就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散步了,因有些老人挺不过严冬,必然影响母亲的心情。所以,我必须在她最后的日子里,陪她欣赏这大好春光。这是多么重大的使命啊!岂能一删了之? </p><p>板书、 </p><p>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p><p>(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p><p>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p><p>人类社会的生命 </p><p>成功学校</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