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案18
<p align="left"></p><p>《羚羊木雕》教案</p><p>教学目标 :</p><p>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p><p>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p><p>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p><p>教学重、难点:</p><p>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p><p>2、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p><p>教学设计:</p><p>辅助多媒体,采用讨论以及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步骤: 1、导入:</p><p> 当我们远离家时,我们最思念的是谁呢?(父母,亲人)浓浓的亲情如慈母手中的线,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当我们在家时,那你一定想念自己的朋友。我们的人生怎么能没有友情?无论亲情、友情都需要用心呵护。否则,亲情的天空也会下起绵绵细雨,友情的乐章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板书:羚羊木雕)。</p><p>羚羊木雕欣赏。 二、默读,整体感知</p><p>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p><p>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p><p>2、围绕它发生什么事?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p><p>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p><p>3、涉及到哪些人物?</p><p>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p><p>三、说说“读后感”</p><p>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p><p>1、从孩子角度看——重友情</p><p>2、从父母角度看——重财轻义</p><p>3、客观辨证看问题: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结果子女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我’自作主张,也怪父母事前没有讲清楚。当然,我也要吸取教训: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跟父母商量是十分必要的。</p><p>四、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p><p>(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p><p>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p><p>(2)母女神态、动作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p><p>妈妈 孩子 </p><p>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p><p>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p><p> 一动不动</p><p>十分严厉 低着头</p><p> 声音有些发抖</p><p>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p><p>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p><p>(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p><p>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p><p>(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p><p>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p><p>(5)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p><p>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p><p>(6)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p><p>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的形象</p><p>(7)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p><p>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p><p>分析人物形象</p><p>妈妈:态度生硬、非常固执、严厉</p><p>爸爸: 婉转、老成持重、冷酷</p><p>奶奶:通情达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p><p>“我”:重视友谊</p><p>万芳:仗义、明理、宽容大度 </p><p>五、分角色朗读</p><p>朗读要求: 读准语气、语调</p><p>严厉的妈妈; 冷酷的爸爸;泼辣的万芳妈妈;通情达理的奶奶;宽容大度的万芳;诚实守信的“我”。</p><p>六、总结语:</p><p>总的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要回来,使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p><p>七、作业:</p><p>正方:羚羊木雕该还。</p><p>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还。</p><p>男生:正方。</p><p>女生:反方。 </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