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2
<p align="left"></p><p></p><p>《诗两首》教学设计</p><p>山东省莱阳市谭格庄初级中学</p> <p>【教学思路】</p> <p>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 <p>【教学设计】</p> <p>一、导入新课</p> <p>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p> <p>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p> <p>二、出示目标</p> <p>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p> <p>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p> <p>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p> <p>三、知识积累</p> <p>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p> <p>1、字词积累:</p> <p>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p> <p>字:嗅摩衍匿祷</p> <p>词:匿笑祷告</p> <p>读一读,讲一讲。</p> <p>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p> <p>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p> <p>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p> <p>四、《纸船》教学</p> <p>整体感知:</p> <p>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p> <p>(学生体会:哀愁、深情)</p> <p>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p> <p>(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p> <p>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p> <p>(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p> <p>合作探究:</p> <p>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p> <p>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p> <p>(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p> <p>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p> <p>(“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p> <p>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p> <p>(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p> <p>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p> <p>生活链接: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p> <p>五、《金色花》教学</p> <p>整体感知:</p> <p>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p> <p>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p> <p>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p> <p>重点体会:</p> <p>“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p> <p>“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p> <p>“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p> <p>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p> <p>合作学习:</p> <p>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沐浴着母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p> <p>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p> <p>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p> <p>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p> <p>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p> <p>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p> <p>交流探究:</p> <p>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p> <p>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p> <p>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p> <p>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p> <p>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p> <p>创造性学习:</p> <p>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p> <p>六、作业</p> <p>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p> <p>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