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57

《金色花》教学设计7

<p align="left"></p><p></p><p>《金色花》教学设计</p><p>“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以这样一个宗旨汇聚了从各种角度展现的亲情故事。而《金色花》并没有以完整的故事为表现亲情的载体,泰戈尔用细腻的笔触,以优美的散文诗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对妈妈的爱,稚气中的深深依恋,让读者都为之动容。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体现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上,在朗读中,营造出浓浓的恋母之情;也在朗读中,实现对文本的解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p> <p>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以及孩子用童稚的心表达对母亲的爱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及巧妙表达情感的方式;</p> <p>知识目标:有感情流利的诵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解析文本,感悟文字间传达出的浓浓亲情。</p> <p>能力目标:模仿泰戈尔原文,将自己拟物化,仿照课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以“假如我变成了___,我要____,____”的格式写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p> <p>教学重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朗读优势,营造出母子情深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里;</p> <p>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文字传达的感情,引起共鸣。</p> <p>教学流程结构示意图:</p> <p>故事导入(母亲的爱和付出)(孩子的爱和回报)切入课文朗读123自然段,解析文本 一读2023自然段,解析文本 二读2023自然段,解析文本仿句练习读789自然段,解析文本总结宗旨</p> <p>导入:老师讲一则故事《男孩和他的树》</p> <p>很久以前有棵枝繁叶茂的树,有个小男孩很喜欢在树下玩耍。他常常爬到树上摘苹果吃或在树下睡觉。</p> <p>时间一天天过去,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天天来树下玩了。一天。小男孩来到树下,大树很高兴:“来,和我玩吧。”“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不想再爬树玩了。”小男孩说,“我想要很多玩具,我需要钱去买它们。”“对不起,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去所有的苹果并卖掉它们。这样,你就有钱去买玩具了。”男孩非常高兴,他赶快摘掉所有的苹果,高高兴兴的走了。</p> <p>从那以后,男孩很久没有回来。大树非常伤心。</p> <p>一天男孩终于回到树下,大树非常高兴。“来和我玩吧?”“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将我的树枝砍下来去造房子。”于是男孩将大树所有的树枝砍下,高高兴兴的走了。</p> <p>大树因为孩子的喜悦而快乐着。但是,打那以后,孩子却一直没有再回来。大树又一次感到孤独和忧伤。</p> <p>炎热夏天的一天,孩子回到树下,大树欣喜若狂。“来和我玩吧!”大树说。“我很忧伤,我岁数已经不小了。我想出去航行来使自己放松。你能给我一艘船吗?”男孩问。“用我的树干去造你的船吧,这样你就能出海航行并感到快乐了。”大树回答。于是孩子伐倒大树,造了一艘船。他扯返航行去了,很久不见他的踪影。</p> <p>最后,那个孩子再回到树下已是多年以后了。</p> <p>“很抱歉,我的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再给你了,再也没有苹果了……”大树说。“我已经没有牙了,吃不动苹果了。”那孩子说。“……我再也没有枝丫供你攀爬了……”大树又说道,“……我什么都无法给你了,只剩下我那将要死的树根。”大树流着泪说。“我需要的已经不多了,我只想要个坐下来休息的地方。经过了那么多年,我已经疲惫不堪了。”孩子说。“那太好了。”大树高兴起来,“老树根是个可以倚靠在上面休息的最好的地方了。来,来坐在我的身上休息吧。”</p> <p>那个孩子坐在树根上,大树微笑着,流下喜悦的泪水。</p> <p>教师提问:这是一篇关于一个孩子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其实,这棵大树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亲人,因为她爱我们,所以她总是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一生都在付出,她是谁呢?</p> <p>生答:母亲(妈妈)</p> <p>师:妈妈因为爱我们,所以会那样的付出。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也爱妈妈吗?我们也曾为妈妈付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金色花》,看看伟大的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会告诉我们些什么?</p> <p>教学过程:</p> <p>一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标注出自然段的序号。听完示范朗读,回答问题:</p> <p>1 师:这是一篇关于谁和谁的故事呢?</p> <p>生:孩子和妈妈。</p> <p>2 师:文章从开始就出现了一种植物,是什么植物?</p> <p>生:金色花</p> <p>3 师:“金色花”其实是指谁?</p> <p>生:孩子</p> <p>二 请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p> <p>1 师:变成金色花后的孩子做了什么?</p> <p>生:长在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p> <p>2 师:从一二段文字中看得出这是一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的孩子?</p> <p>生:顽皮、天真、活泼(类似回答都可以)</p> <p>3 师:孩子变成金色花的目的是什么?</p> <p>生:为了好玩(原文第一段出现的句子)</p> <p>师: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再从原文一至三自然段找找看。</p> <p>生:“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p> <p>4 师:非常好,请大家用笔勾画这句话。那么,从孩子的眼中,他都看到妈妈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朗读课文4、5、6、7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p> <p>三 老师带领学生配乐朗读四、五、六、七段</p> <p>1 师:透过孩子的视角,母亲做了哪些事?</p> <p>生:</p> <p>① 沐浴后做祷告;</p> <p>② 读《罗摩衍那》</p> <p>③ 拿着灯进牛棚</p> <p>2 师:这些都是孩子变成金色花,悄悄的开放花瓣儿后,看到妈妈做的事,那么我们结合第三自然段和大家刚才读过的4、5、6、7自然段,请思考一下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p> <p>生:启出下文。</p> <p>师:仅仅是启出下文吗?</p> <p>生:承上启下。</p> <p>师:对。“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儿”是承接上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看着你工作”启出下文妈妈做的这三件事。</p> <p>四 师:孩子为什么想看着妈妈做事?请同学们再跟着音乐朗读课文4、5、6、7段,你能从文字中体会出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吗?</p> <p>1 师:你们读出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吗?是什么感情?</p> <p>生:爱。(依恋)</p> <p>师:可是全文出现了这个“爱”字吗?孩子有直接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吗?</p> <p>生:没有</p> <p>师:可是,我们却能从文中读出妈妈的美。并不是妈妈长得漂亮,因为课文没有一句话在描写妈妈五官长得怎样,身材又是如何。那么,妈妈美在哪里?从你们刚才读过的地方用原文回答出来。</p> <p>生:湿发披在两肩,做祷告——优雅美;</p> <p>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智慧美(知性美);</p> <p>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劳作美。</p> <p>师:只有你爱妈妈,你才会看得到妈妈的美,这种美是从她的内心散发出来的。请同学们想想你的妈妈美在哪里,想好了就举手告诉大家。</p> <p>生:妈妈给我打毛衣时,我觉得妈妈很美;</p> <p>妈妈炒菜时,我觉得妈妈很美;</p> <p>妈妈看电视时,我觉得妈妈很美。</p> <p>师:不管什么时候,当你觉得妈妈很美,是因为你感觉到了妈妈爱你,而你也很爱妈妈。对吗?</p> <p>师:妈妈爱你,所以为你织毛衣,为你做饭炒菜,为你付出;那么,做子女的是不是也应该为妈妈付出呢?</p> <p>生:应该/</p> <p>师:那么,课文里的孩子他为妈妈付出了吗?你能从文字间发现到他为妈妈怎样付出的。</p> <p>生:我觉得从文中看不出孩子为妈妈付出。</p> <p>师:是吗?那么,当妈妈在小庭院做祷告时,那个变成了金色花的孩子在干嘛?请找出原文中的句子。</p> <p>生:“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p> <p>师:找得很好,那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变成金色花的孩子做了什么?</p> <p>生:散发出花香,却不让妈妈知道。</p> <p>师:再来,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孩子又做了什么?请先用原文句子回答,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p> <p>生:“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p> <p>他将花影投在妈妈读的书页上。</p> <p>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妈妈沐浴后在小庭院做祷告时,嗅到阵阵不知从何而来的花香时,她的心情会怎样?</p> <p>生:很舒服、很愉快。</p> <p>师:那么,妈妈在阳光下看书,投射在书页上的花影能有什么作用?</p> <p>生:挡住刺目的阳光。</p> <p>师: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孩子有没有在为妈妈付出呢?</p> <p>生:有</p> <p>师:所以,回报妈妈,不一定要用钱才可以,课文里的孩子在为母亲营造一种宁静安详幽美的氛围,为母亲带来精神的愉悦,所以,他懂得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他也为妈妈付出了他的爱。</p> <p>你们也可以学着课文里的孩子为妈妈付出你们的爱。下面,请用这句话的格式完成一句仿句练习:</p> <p>“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以“假如我变成了___,我要____,____”的格式写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p> <p>生:假如我是一朵白云,我要在炎热的时候给你带来清凉,在你休息时悄悄的守护你。</p> <p>师:大家造出的仿句令老师也深受感动,非常棒,我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好吗?</p> <p>五 师 :无论孩子散发出花香还是投射出花影,他的妈妈发现了吗?</p> <p>生:没有。</p> <p>师:课文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得出来</p> <p>生:第四段“却不知道”;第五段“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身影吗?”</p> <p>师:最后,请大家和我一起朗读7、8、9自然段;女生朗读7自然段,老师朗读8自然段,男生朗读9自然段。注意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和年龄的语气来。</p> <p>师:当妈妈问孩子到哪里去了时,为什么孩子会说“我不告诉你”?(提示:刚才孩子都到哪里去了?——变成一朵金色花,为妈妈送出花香,为妈妈遮阴;其实他做这些事都是在回报妈妈的爱)</p> <p>生:孩子要默默的回报妈妈,所以不想让妈妈知道。</p> <p>六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金色花》,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体会爱,回报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大家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爱与回报,更要在家里充分表现出来,要用你最独特的、最自我的方式向妈妈表达你的爱,好吗?</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色花》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