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
<p align="left"></p><p>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简案 </p><p>学习目标 </p><p>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p><p>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p><p>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p><p>活动一:疏通文意 </p><p>(一)读课文 </p><p>1、默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p><p>2、听范读。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p><p>3、齐读。 </p><p>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p><p>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p><p>○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p><p>(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p><p>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 </p><p>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p><p>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p><p>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p><p>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p><p>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 </p><p>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 </p><p>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 </p><p>(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p><p>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p><p>(四)无标点读课文: </p><p>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p><p>活动二:合作探究 </p><p>问题质疑 </p><p>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p><p>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p><p>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p><p>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p><p>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 </p><p>活动三:角色扮演 </p><p>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p><p>人物有:陈太丘、友、元方(请3个同学扮演) </p><p>活动四:学生小结 </p><p>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p><p>活动五:拓展迁移 </p><p>《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p><p>王戎评李 </p><p>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p><p>思考: </p><p>1、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p><p>2、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p><p>作业: </p><p>1、完成课后练习 </p><p>2、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