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54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3

<p align="left"></p><p>《陈太丘与友期》教案</p><p>一、教学目标</p><p>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p><p>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p><p>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p><p>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p><p>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p><p>四、教学过程:</p><p>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p><p>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p><p>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p><p>二、检查学生预习</p><p>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p><p>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p><p>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p><p>(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p><p>(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p><p>(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p><p>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p><p>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p><p>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p><p>5.集体朗读。</p><p>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p><p>四、课堂讨论:</p><p>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p><p>(1)陈太丘:</p><p>“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p><p>(2)友人:</p><p>“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p><p>(3)元方:</p><p>“(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p><p>(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p><p>——守信识礼,(聪明机灵)</p><p>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p><p>3、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p><p>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p><p>4、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样做?</p><p>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做的?</p><p>五、学生当堂表演元方与友人的对话。</p><p>六、自由朗读,当堂成诵检查。</p><p>七、课外延展</p><p>1、讲一个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p><p>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见》</p><p>3、习作:《我家来了客人》。</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