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2
<p align="left"></p><p></p><p>《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p><p>一、教学目标</p> <p>1、背诵全文</p> <p>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p> <p>3、分析人物性格。</p> <p>二、教学重、难点</p> <p>1、对人物性格的分析。</p> <p>2、把握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p> <p>3、背诵文章。</p> <p>三、教学设想</p> <p>文言文学习应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疑问,而后根据学生所疑所问,设计教学重点。另外,故事性很强,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强化加以把握,而后通过勾画线连的方式强化背诵。</p> <p>四、课时安排</p> <p>一课时</p> <p>教学过程:</p> <p>一、新课导入:</p> <p>(师)请同学们在我的叙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书。</p> <p>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书籍。 它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p> <p>(生)《世说新语》</p> <p>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他介绍的就是古代一个聪明孩子的故事。</p> <p>(板书课题,学生齐读)</p> <p>二、整体感知</p> <p>(师)首先,老师为同学们范背一下这篇课文。</p> <p>(师范背全文。)</p> <p>请同学们为老师点评一下。</p> <p>我们一起把这篇文章读一遍。</p> <p>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先讨论,后点名复述。)</p> <p>三、新课教学:</p> <p>〈一〉齐读第一句。</p> <p>1、解字</p> <p>师:有同学问我,“期行”和“期日中”中的“期”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同学们,你们的意见是什么?</p> <p>生:不是。一个是约定,一个是约定的时间。</p> <p>师:很好。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p> <p>2、品句</p> <p>“去后乃至”是一个省略句,你能补出省略的部分吗?</p> <p>生:太丘去后,友人乃至。</p> <p>师:太丘离开是不是不对呢?</p> <p>生:不是。因为是友人先不讲信用,“期日中”,“过中不至”。</p> <p>3、理结构</p> <p>期行----日子-----不至-------去--------至</p> <p>4、引导背诵:</p> <p>对着上述重点字是背一遍。</p> <p>闭上眼背一遍。</p> <p>齐背。</p> <p>〈二〉我们把元方与客的对话读一遍。男生读客的话,女生读元方的话,老师读叙述性语言。</p> <p>1、解字</p> <p>师:我来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怎样,来进行一个小比赛,看男女生谁抢的分数多。</p> <p>(生抢答)</p> <p>(1)去:离开 (2)委:舍弃 (3)君:您</p> <p>(4)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5)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p> <p>2、品句</p> <p>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客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p> <p>生:第一处:询问,很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很高。</p> <p>师: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p> <p>生: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第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词严。</p> <p>师:非常好。下面,我们请三个同学用这种语调读一下。</p> <p>他们读的怎么样?</p> <p>(生评议。在评议中引导学生把握住人物的性格)。</p> <p>3、理结构</p> <p>元方:七岁、戏 待、不至、去 无信、无礼</p> <p>╱ ╲ ╱</p> <p>客:在不 怒,非人</p> <p>4、趣背诵。</p> <p>对板书背---试背---离板书背诵。男女生比赛背----点名背。</p> <p>〈三〉师:对于元方的回答,客的反映是什么?</p> <p>生:“惭”,“下车引之”。</p> <p>师:这说明了什么?</p> <p>生:元方的话很有说服力,客知道自己错了。要表示歉意。</p> <p>师: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了吗?</p> <p>生:没有。他头也没有回就进去了。</p> <p>师:你对元方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赞同还是反对?我们先来统计一下大家的意见。</p> <p>看来,有大部分同学认为支持元方,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元方做的不好,我们先来听听反对的同学的意见。</p> <p>生1: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一个大人能放下架子主动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p> <p>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过分,古代讲究孝,在儿子的面前辱骂父亲就是不对的.</p> <p>生3.我们还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心里是不能原谅就怎样做,不知道虚伪,是很正常的.我们应为他的坦率而鼓掌.</p> <p>师:我应为你们的精彩辩论而鼓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元方的行为,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当然,我们也希望元方能够宽宏大量的原谅客人,因为人家知道错了,我们就可以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吗。</p> <p>四、巩固把握</p> <p>下面我们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请几个同学把文章情节表演一下,好吗?</p> <p>(生快速组合,积极要求表演)</p> <p>学生即兴表演。</p> <p>师:非常精彩!尤其是对人物语言的把握很到位,我们为他们鼓掌。</p> <p>五、背诵全篇课文</p> <p>1、对照板书背诵。</p> <p>2、闭上眼睛,一边回忆情节,一边慢慢背诵。</p> <p>3、自由巩固背诵。</p> <p>4、自我推荐背诵。</p> <p>六、总结课文。</p> <p>今天,我们以背诵为主要手段,学习了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背诵它很难吗?</p> <p>对,不难。只要我们充分预习,用心投入,再加上使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当然,希望同学们课下还要趁热打铁,把文章熟记于心。</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