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49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p align="left"></p><p>课题 沁园春雪 第1课时</p><p>上课时间 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型 </p><p>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p><p>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p><p>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p><p>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p><p>过程:一、导学、预习</p><p>1、资料助读</p><p>学生查找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课堂汇报。 </p><p>2、给加点字注音。</p><p>二、探究、学习</p><p>1、听范读(录音):</p><p> (1)给句子标上停顿标记;</p><p> (2)给读不准的字做上标记,范读完后优学注音。</p><p>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准确断句。</p><p>3、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p><p>4、词义理解</p><p>(1)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p><p>(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p><p>(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p><p>(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p><p>(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p><p>(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p><p>(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p><p>5、艺术特色</p><p>(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p><p>(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p><p>(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p><p>(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p><p>三、延伸运用</p><p>1、背诵这首词。</p><p>2、比较阅读,鉴赏提升</p><p> 沁园春 长沙</p><p>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p><p>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p><p> 一九二五年</p><p>比较本词和《沁园春.雪》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p><p>3、积累文中字词。</p><p>动态修改</p><p>板书设计 </p><p>教学后记 学生反应:</p><p>课堂效果:</p><p>教学内容完成情况:</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