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p align="left"></p><p>春 </p><p>朱自清 </p><p>教学目标: </p><p>知识储备点: </p><p>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p><p>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p><p>3.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p><p>能力培养点: </p><p>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p><p>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p><p>情感体验点: </p><p>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p><p>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p><p>教学重点: </p><p>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p><p>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p><p>课时安排:两课时 </p><p>课前准备: </p><p>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优学或词典)。 </p><p>②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p><p>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p><p>第一课时 </p><p>教学内容: </p><p>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p><p>2.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p><p>教学过程: </p><p>一、导入新课 </p><p>二、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p><p>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p><p>2.学生边听边思考: </p><p>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p><p>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p><p>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p><p>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p><p>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p><p>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p><p>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写作的思路: </p><p>(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 </p><p>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p><p>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p><p>四、研读与赏析: </p><p>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p><p>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p><p>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p><p>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p><p>③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p><p>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p><p>3.全班交流后小结。 </p><p>五、布置作业: </p><p>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来。 </p><p>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p><p>第二课时 </p><p>教学内容: </p><p>1.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p><p>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拓展延伸。 </p><p>教学过程: </p><p>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p><p>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p><p>2.鼓励学生背诵1-3段。 </p><p>二、研读与赏析: </p><p>1.学生自学第4—7段,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p>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p><p>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p><p>(可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p><p>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p><p>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赏析好词佳句) </p><p>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上述问题。 </p><p>2.略读第8—10段,体会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给予肯定。) </p><p>3.课堂小结: </p><p>①抓住特点写景。 </p><p>名称特征 </p><p>春草图(草报春):嫩绿、多、软 </p><p>春花图(花争春):繁茂、艳丽、芳香 </p><p>春风图(风唱春):温暖、柔和 </p><p>春雨图(雨润春):多、轻盈、细密</p><p>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p><p>名称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p><p>春草图: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p><p>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拟人 </p><p>春风图: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p><p>春雨图: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p><p>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p><p>5.学生质疑交流: </p><p>①阅读了,你的感受是什么?②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p><p>③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p><p>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p><p>三、拓展延伸: </p><p>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p><p>四、布置作业: </p><p>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春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