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44

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p align="left"></p><p>春</p><p>第一课时</p><p>一、导入明标</p><p>1、导入新课:</p><p>利用春天的诗句导入新课</p><p>2、学习目标</p><p>1.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p><p>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p><p>二、自主学习</p><p>(一)自学查询</p><p>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p><p>朱自清:(2023),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作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p><p>2.积累词语。</p><p>(1)给加点的字注音。</p><p>酝 酿( )( ) 宛转( ) 黄晕( ) 应和( )( ) </p><p>蓑衣( ) 抖擞( )( ) 笼罩( )朗润( ) </p><p>(2)解释词语。</p><p>呼朋引伴:[来源:学_科_网]花枝招展: </p><p> 朗润: 酝酿: </p><p>宛转: 欣欣然: </p><p>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p><p> (二)、合作探究</p><p>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并理清写作的思路。(即划分段落层次)</p><p>2. 学生互读,边读边纠错并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p><p>3. 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p><p>三、展示点拨</p><p>四、小结延伸</p><p>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并说明理由:</p><p>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p><p>五、变式检测</p><p>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请说出理由来。 </p><p>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p><p>第二课时</p><p>一、导入明标</p><p>1、导入新课</p><p>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景物描写,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p><p>2、明确目标</p><p>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p><p>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p><p>二、自主学习</p><p> 1.第一部分的作用?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修辞的作用是什么?</p><p>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五幅图画,能不能再拟一个题目,只换一个字但却能概括出几幅图画的特点。</p><p>三、合作探究</p><p>1.细读五幅图画,说说每幅图画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赏析。</p><p>2. 五幅图画是从什么角度(或按什么顺序)写的?并划出相应的句子。</p><p>3.细读春花图,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p><p>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p><p> 5.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p><p> 6. 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p><p> 7. 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p><p>四、展示点拨</p><p>五、变式检测</p><p>1.阅读了,你的感受是什么?</p><p> 2.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