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p align="left"></p><p>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p><p>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p><p>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p><p>4.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p><p>过程与方法目标: </p><p>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p><p>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p><p>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p><p>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p><p>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p><p>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p><p>课时安排:两课时 </p><p>教学过程: </p><p>第一课时 </p><p>一、导入新课 </p><p>情境导入,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p><p>二、作者介绍。 </p><p>朱自清(2023年11月22日—2023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p><p>三、找出文中生字词,试着给下列词语注音,解释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课文注释)。 </p><p>蓑衣()水涨()酝酿()()薄烟() </p><p>黄晕()应和()() </p><p>四、听录音,说说朗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注意哪些问题。并请同学试读。 </p><p>欣喜(第1段——第2段) </p><p>轻快(第3段——第4段) </p><p>柔和(第5段——第7段) </p><p>振奋(第8段——第10段) </p><p>除此之外,朗读时还应该注意读准字音(如平翘舌、儿化、前后鼻音等),句子的节奏。 </p><p>五、再读课文,赏析佳句。 </p><p>自读课文(采用小组分段读,个别同学朗读,自读等形式),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p><p>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____景物,同时,它采用了_________修辞方式,(或是从____感官角度来)表达__________感情。 </p><p>六、课外延伸 </p><p>想一想,在描写春天古诗文中有哪些你耳熟能详的名句。 </p><p>七、作业布置 </p><p>1、思考题:课文描写了春天哪美丽的景物,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p><p>2、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背诵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p><p>3、生字词语的抄写。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