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9

《济南的冬天》说课教案

<p align="left"></p><p>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p><p> 一、说教材 </p><p>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p><p>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为主题。《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的写景散文。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p><p>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p><p>2、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预设) </p><p>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p><p>(1)认知目标: </p><p>○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新课标认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p><p>○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p><p>○3理清的层次结构。 </p><p>(2)能力目标: </p><p>○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p><p>○2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p><p>○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p><p>(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p><p>○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p><p>○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热爱之情。 </p><p>(三)教学重点难点预设: </p><p>1、教学重点: </p><p>(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课文只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p><p>(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及表达效果。 </p><p>2、教学难点: </p><p>(1)写景方法的分析 </p><p>(2)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p><p>(3)情景交融的写法 </p><p>(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p><p>二、说教法学法: </p><p>(一)说教法 </p><p>“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为此,教读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p><p>1、朗读法:“教学干法读为本”。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p><p>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p><p>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p><p>4、比较阅读法:通过前一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法。 </p><p>5、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p><p>三、教学设想: </p><p>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节课的时间。 </p><p>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p><p>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的内容, 目的是通过了解一篇,品析一节,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p><p>四、说教学程序 </p><p>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出示济南的风景图片 </p><p> (二)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 </p><p> (三)听录音朗读、分组朗读: </p><p>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要求学生动笔圈点勾画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和优美语句。(我们知道,“教学之法读为本”,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欣赏美景。 </p><p>(四)感知一篇(感知主要内容) </p><p>1、学生速读并讨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p><p> 济南的冬天美在 (用一句话概括) </p><p>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 (用一个词表达) </p><p>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p><p>2、小组合作探讨并归纳点结,理清思路 </p><p>预设:济南的冬天美在哪几方面? (屏幕出示) </p><p>生成: 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静 </p><p>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秀气 </p><p> 温晴 城外山景—— 淡雅 </p><p>水:蓝色、清亮 </p><p> 景美、情美 </p><p>(五)品析一节 (第3段) </p><p> 艺术美 </p><p>1、 学法指导: </p><p>(1)回忆复习《春》分析写景抒情文章方法(四问) </p><p>①写什么景? 抒什么情? ②景物特点 ③怎样写景抒情 </p><p>(2)预设问题:请找出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片段。(第三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p><p>2、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p><p>(1)找出中心句 (2)划分层次 (3)理清写景顺序 (4)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p><p>(5)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p><p>3、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内容中一至二项从段中找出答案,准备发言。(合作、探究) </p><p>4、教师要求学生依次解答问题,教师的点拔,小结、同学们的诵读穿插其间。学生解答后经老师订正后在屏幕上修正内容。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动动。 </p><p>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分析理解课文,进行语言分析,语感体验,将特有的知识密度充分于一个精段小小的空间。 </p><p>(六)布置作业: </p><p>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p><p>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p><p>五、总结 </p><p>新课程强调教师授课要“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的冬天》说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