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p align="left"></p><p>教学过程: </p><p>一、 导入: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浓雾冷风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强有力的拥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温暖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领略一个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济南的冬天。 </p><p>二、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p><p>听读要求: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读错的字。 </p><p>2.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 </p><p>3.文中写到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笔在文中勾划出来。 </p><p>范读后落实字音。 </p><p>三、整体感知 </p><p>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 </p><p>(天气)温晴 </p><p>2.作者是怎么把握到这个特征的? </p><p>通过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p><p>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p><p>喜欢珍爱“宝地” </p><p>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p><p>四、研读欣赏 </p><p>1.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读出相关的句子。 </p><p>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远山的村庄 </p><p>水:绿萍水藻垂柳 </p><p>2.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p><p>(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p><p>温暖:山形环绕小雪山坡有的草色还露着斜阳下粉色的雪水不结冰冒着热气 </p><p>响晴:老城晒着日光雪后的阳光空灵清亮的水和天 </p><p>3.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p><p>这是济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p><p>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于旧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称城中“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p><p>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p><p>清人刘凤诰,有咏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p><p>(课件图片) </p><p>总结:作者是借典型景物来体现典型特征。 </p><p>五、修辞手法 </p><p>1.济南的山水是美丽的,可作者笔下的济南似乎比现实中更加可爱动人。这得益于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和比喻) </p><p>我们以2、3段为例来看,首先找出拟人句。 </p><p> 环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亲保护 </p><p> 薄雪覆盖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着花衣 </p><p> 斜阳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p><p>同是写山,却是姿态各异。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间是如何形成比拟关系的。 </p><p>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性状。 </p><p>2.扩展 </p><p>积累拟人句 </p><p>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p><p>——李白 </p><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p><p>——杜甫 </p><p>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p><p>——龚自珍 </p><p>六、作业 </p><p>读完了《济南的冬天》你是否也爱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难以忘怀的记忆呢? </p><p>请以“石家庄的冬天”为题,写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运用讲到的写景方法。 </p><p>七、板书 </p><p>无风山雪村庄 </p><p>响晴对比温晴 </p><p>无毒日水绿萍垂柳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