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p align="left"></p><p></p><p>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p><p> </p><p>知识掌握</p><p> </p><p>1.文学常识填空。</p><p>《济南的冬天》的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p><p>2.选出加粗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p><p>(1)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p><p>[]</p><p>A.声音很大B.非常晴朗</p><p>C.亮光很强D.宏大明亮</p><p>(2)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p><p>[]</p><p>A.透明清亮B.不可捉摸</p><p>C.十分灵巧D.空旷灵巧</p><p>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p><p>(1)作者观察的角度是</p><p>[]</p><p>A.仰视</p><p>B.俯瞰</p><p>C.平视</p><p>(2)这一句交代的内容是</p><p>[]</p><p>A.地理位置</p><p>B.地理环境</p><p>C.小山的特点</p><p>(3)这一句写出了</p><p>[]</p><p>A.山的美</p><p>B.济南的美</p><p>C.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p><p> </p><p>能力提高</p><p> </p><p>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p><p>[]</p><p>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p><p>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p><p>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p><p>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p><p>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p><p>[]</p><p>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p><p>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p><p>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p><p>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p><p>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p> <p>(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p>延伸拓展</p><p> </p><p>月光曲</p><p> </p><p>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p><p>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p><p>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p><p>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p><p>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p><p>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p><p>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p><p>(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p><p>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p><p>[]</p><p>A.幽静清幽波涛汹涌微波粼粼</p><p>B.清幽幽静波光粼粼波涛汹涌</p><p>C.幽静清静波光粼粼波涛汹涌</p><p>D.幽静清幽微波粼粼波涛汹涌</p><p>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提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p><p>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p><p>[]</p><p>A.(甲) B.(乙)</p><p>C.(丙) D.(丁)</p><p>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p><p>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p><p>[]</p><p>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p><p>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p><p>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p><p>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p><p>参考答案</p><p> </p><p>(一)知识掌握</p><p>1.老舍,舒庆春,舍予,北京人,作家(文学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p><p>2.(1)C(2)B</p><p>3.(1)B(2)B(3)C</p><p>(二)能力提高</p><p>1.D</p><p>2.C</p><p>3略</p><p>(三)延伸拓展</p><p>1.D</p><p>2.D</p><p>3.有一年秋天的夜晚;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贝多芬。</p><p>4.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色。</p><p>5.他要尽快把自己为盲姑娘即兴弹出的曲子记录下来。</p><p>6.A</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