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9

《济南的冬天》评估测试

<p align="left"></p><p>济南的冬天·评估测试</p><p>1.给加点的字注音。</p><p>着落( ) 狭窄( )</p><p>宽敞( ) 贮蓄( )</p><p>澄清( ) 水藻( )</p><p>2.解释下列词语。</p><p>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p><p>( )</p><p>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p><p>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p><p>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p><p>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p><p>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p><p>( )</p><p>A.《济南的冬天》一文,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暖和晴。</p><p>B.《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p><p>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人们的活动。</p><p>D.《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p><p>(一)语段点将</p><p>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p><p>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p><p>1.文中三个方框里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p><p>( )</p><p>A.挂织 照 B.披 缝 映</p><p>C.顶镶 射 D.垂 添 照</p><p>2.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p><p>( )</p><p>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p><p>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p><p>C.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p><p>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p><p>3.文段第②④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p><p>( )</p><p>A.比喻比喻 比喻 B.拟人 拟人 拟人</p><p>C.比喻拟人 拟人 D.拟人 拟人 比喻</p><p>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p><p>( )</p><p>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p><p>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p><p>5.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p><p>( )</p><p>A.冬天的群山 B.雪后的济南</p><p>C.雪后小山美 D.冬日雪后的济南</p><p>(二)迁移过关</p><p>聚会</p><p>聚会前一天,他精心计算了时间,打算比约定的时间只晚一两分钟到达。这样既不显得迫切,又不被视为傲慢。有意思的是,毕业17年,请柬上却写“18年再聚首”。也难怪,这可不是一般的17年,“要发”可以说是这些年的主旋律。</p><p>他把原有的衣服都试了一遍,然后买了一身西装,却又故意揉出一些褶子。</p><p>怎么去?平时用自行车代步,今天可不行。因为有的同学已经拥有了私车,配备了公车的更比比皆是了。自己骑自行车,岂不自取其辱?打的够潇洒。下了出租车,立即十分懊悔,——做东(请客)的那一位,同学之中惟一的大款,是骑车来的;破车只有一只半脚蹬子。</p><p>1.小说采用了第________人称,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p><p>2.“他”买了新西装,“却又故意揉出一些褶子”的原因是</p><p>( )</p><p>A.不喜欢穿新衣服,穿上新衣服感觉不自在。</p><p>B.不想让人知道是新衣服。</p><p>C.怕让人看出西装是新买的,害怕被人瞧不起。</p><p>D.喜欢穿有褶子的衣服。</p><p>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p><p>( )</p><p>A.小说反映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p><p>B.小说采用顺叙的写法,情节、人物可能取自现实,但都是虚构的。</p><p>C.小说反映了人们都在追求高消费。</p><p>D.小说反映了经济大潮对人的思想的冲击。</p><p>【答案】</p><p>1.略 2.略 3. D 4.C</p><p>(一) 1.C 2.C 3.C 4.D 5.C</p><p>(二)1.三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2.C 3.C</p><p>【提示】</p><p>“基础训练”第3题:A、B、C、三项依次运用比喻、拟人、拟人的修辞手法。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的冬天》评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