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4
<p align="left"></p><p>《济南的冬天》说课稿</p><p>一、说教材</p><p>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p><p> 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个传统名篇,编入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自读课文,但我认为这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应作为讲读课来细细赏读、品味,才能突出其地位和作用。</p><p> 2、三维教学目标</p><p> ①知识、能力目标: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p><p> ②过程、方法目标: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p><p>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p><p> 3、教学重点、难点</p><p>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p><p> 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p><p> 4、教学设计、处理</p><p> ①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具体感知第1段的内容、写法。第二课时,具体感知2—5段,重点赏析第3、第5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中;总结,布置作业。</p><p> ②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p><p>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p><p>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p><p> 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通过老师检查预习,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p><p> ②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课利用课件,教师配乐范读等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p><p> ③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p><p> 2、利用课件,扩大教学容量。</p><p>三、说学法指导</p><p>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体思维法,听读感悟法和反馈练习法。</p><p> ①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的空间。</p><p> ②听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及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能力。</p><p> ③反馈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p><p>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p><p>(一)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用课件显示,3分钟)</p><p>目的:重视字、词积累,打好基础,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为讲析课文作铺垫。</p><p>(二)新课导入(12分钟)</p><p>1、作家简介以及济南风光片,用课件显示(4分钟)</p><p>目的:通过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对济南这一“宝地”的美感及喜爱之情。</p><p>2、教师配乐朗读全文(8分钟)</p><p>目的:通过听觉激发美感和喜爱之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来的效果胜过朗读磁带。</p><p>(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7分钟)</p><p>明确:—(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无风声、响晴、温晴(对比手法)</p><p>二(2—5)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温晴”的总特点。</p><p>三(6)总结、点题。</p><p>目的:培养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p><p>(四)具体讲析第1段(思考题用课件显示,10分钟)</p><p>1、学生默读全段,根据思考题回答。</p><p>2、齐读感悟</p><p>目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p><p>(五)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一)(5分钟)</p><p>目的:即时反馈练习,以提高课堂质量。</p><p>(六)课堂小结(3分钟)</p><p>(七)布置作业(5分钟)</p><p>1、品读、赏析2—5段,背诵第3段。</p><p>2、想想这部分具体描写了济南“山”和“水”的什么特点。</p><p>3、找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妙在何处。</p><p>目的:为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作好准备;做到读、说、写能力训练相结合。</p><p>五、板书设计</p><p>一(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山</p><p> 山(2—4) 小雪后的山</p><p>二(2—5)具体描写,突出“温晴” 城外远山</p><p> 水(5):清亮</p><p>三(6)总结、点题</p><p>六、课件显示</p><p>一、作者简介:老舍(2023),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约写于2023~2023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p><p>二、重点字、词的音、形、义</p><p>镶(xiāng) 髻(jì) 毒:猛烈、暴烈</p><p>响晴:晴朗无云。响亮:指天气晴朗、燥热。</p><p>安适:安静而舒适。澄清(chéng):清澈明亮。</p><p>空灵:清净透明</p><p>三、默读第1段,思考:</p><p> 1、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个“宝地”?</p><p>明确:温晴的天气</p><p>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济南”的“温晴”特点?请找出文中词语具体说明。</p><p> 北平——济南(“没有风声”)</p><p>明确:对比 伦敦——济南(“响晴”)</p><p> 热带的地方——济南(“温晴”) </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