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5

老舍的资料

<p align="left"></p><p>中小学各版本语文课本中老舍的课文</p><p>1.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第四组 第15课 《猫》</p><p>2.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第四组 第16课 《母鸡》</p><p>3.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第1课 《草原》</p><p>4.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第二组 第6课 《北京的春节》</p><p>5.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p><p>6.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p><p>7.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综合复习 《养花》</p><p>8.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选读课文 《林海》</p><p>9.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选读课文 《趵突泉》</p><p>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草原》</p><p>1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济南的冬天》</p><p>12.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p><p>1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第十二单元过年 《老北京的春节》</p><p>1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草原》</p><p>1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乐趣 《养花》</p><p>1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趵突泉》</p><p>1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猫》</p><p>1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2课 《草原》</p><p>1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养花》</p><p>2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林海》</p><p>21.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母鸡》</p><p>22.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第23课 《养花》</p><p>23.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18课 《母鸡》</p><p>24.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 第18课 《北京的春节》</p><p>25.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7课 《养花》</p><p>26.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猫》</p><p>27.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秀丽山河 《林海》</p><p>28.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0课 《猫》</p><p>29.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养花》</p><p>30.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13课 《林海》</p><p>31.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风》</p><p>32.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第10课 《草原》</p><p>33.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我的母亲》</p><p>34.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p><p>35.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4课 《养花》</p><p>36.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5课 《母鸡》</p><p>37.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猫》</p><p>38.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第17课 《草原》</p><p>39.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北京的春节》</p><p>40.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复习 第1课 《养花》</p><p>41.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4课 《济南的冬天》</p><p>42.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15课 《林海》</p><p>43.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24课 《母鸡》</p><p>44.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第21课 《养花》</p><p>45.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猫》</p><p>46.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林海》</p><p>47.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草原》</p><p>48.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选读课文 《趵突泉》</p><p>49.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选读课文 《林海》</p><p>50.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选读课文 《养花》</p><p>老舍的资料</p><p>骆驼祥子在线阅读</p><p>老舍</p><p>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2023年,卒于2023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p><p>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p><p>他于202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p><p>2023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2023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2023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2023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2023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2023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p><p>《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p><p>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p><p>抗日战争爆发后,2023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2023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2023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2023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p><p>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2023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p><p>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2023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2023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舍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