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2

人教版《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p align="left"></p><p></p><p>《山中访友》、《秋天》 </p> <p>二. 重点、难点分析 </p> <p>《山中访友》 </p> <p>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p> <p>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新奇的构思。 </p> <p>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p> <p>《秋天》 </p> <p>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p> <p>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p> <p>三、新课讲解 </p> <p>《山中访友》 </p> <p>1、词语积累: </p> <p>(1)正音: </p> <p>栀子(zhī) 憔悴(qiáo cuì) 湛蓝(zhàn) 玄奥(xuán) </p> <p>津津乐道(jīn) 短暂(zàn) 掠过(lüè) </p> <p>(2)解词: </p> <p>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p> <p>玄奥:玄秘深奥。 </p> <p>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p> <p>2、介绍作者: </p> <p>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p> <p>本。有诗歌约2023首,散文随笔2023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 </p> <p>3、整体把握: </p> <p>《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p> <p>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p> <p>自然的热爱之情。 </p> <p>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p> <p> 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p> <p>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p> <p>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p> <p> 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p> <p>4、深入剖析: </p> <p>(1)作者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他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p> <p>品质? </p> <p> 简析: </p> <p>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p> <p>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p> <p>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p> <p>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p> <p>、归鸟) </p> <p>(2)重点研读四、五段,思考: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p> <p>想像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 </p> <p> 表达了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的感情,所以作者将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举例:</p> <p>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p> <p>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p> <p>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p> <p>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p> <p>(3)关于人称转换: </p> <p>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充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p> <p>自然为朋友,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p> <p>之旅。 </p> <p>5、小结: </p> <p>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p> <p>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p> <p>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相信大家一定也</p> <p>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 </p> <p>《秋天》 </p> <p>1、词语积累: </p> <p>(1)正音: </p> <p>镰刀(lián) 背篓(lǒu) 肥硕(shuò) 栖息(qī) 载(zài) </p> <p>寥阔(liáo)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p> <p>(2)解词: </p> <p>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p> <p>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p> <p>寥阔:高远空旷。 </p> <p>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p> <p>清洌:水清。 </p> <p>梦寐:睡梦。 </p> <p>2、介绍作者: </p> <p>何其芳(2023),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p> <p>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2023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2023年</p> <p>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2023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p> <p>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2023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p> <p>,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p> <p>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2023年北上延安,在鲁</p> <p>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p> <p>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p> <p>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p> <p>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p> <p>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p> <p>;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p> <p>下寂寞和忧郁。 </p> <p>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p> <p>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p> <p>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p> <p>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p> <p>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p> <p>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p> <p>3、整体把握: </p> <p>(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p> <p>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p> <p>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 </p> <p>(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p> <p>恋图。 </p> <p>(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p> <p>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p> <p>4、深入剖析: </p> <p> 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p> <p>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p> <p>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p> <p> 第二节,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p> <p>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p> <p>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p> <p>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p> <p>聆听一首优美的乐曲,要用心灵去感受它,走进乐曲的世界。在这些画面中,诗人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呢</p> <p>?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个农夫,那个渔民,那个牧羊女,秋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做些什么?</p> <p>想些什么?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在朗读中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p> <p> 总结:三幅画面我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农家丰收图,渔夫晨归图,牧女思恋图,每幅画面给我们的</p> <p>印象都是不同的,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牧女思恋图(辽阔空远),而诗</p> <p>人用什么贯穿起了三幅画面?(喜悦的情感) </p> <p>5、语言揣摩: </p> <p> (1)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p> <p>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p> <p>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p> <p>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p> <p>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p> <p>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p> <p>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p> <p>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p> <p>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p> <p>羞。 </p> <p> (7)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p> <p>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p> <p>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p> <p>【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p> <p>一、基础知识: </p> <p>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 <p>栀( )子 唱和( ) 犬吠( ) </p> <p>chán( )心 zhàn ( )蓝 qiáo cuì( )( ) </p> <p>背篓( ) 竹篱( ) 栖息( ) </p> <p>撒网( ) 芦蓬( )( ) 归泊( ) </p> <p>枯涸( )( ) </p> <p>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p> <p> (1)玄秘深奥。 ( ) </p> <p> (2)道德高,名望重。 ( ) </p> <p>(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p> <p>(4)由衰老恢复青春。 ( ) </p> <p>3. 填空:《山中访友》体裁为___________,虽题为《山中访友》,所访的却非平常的朋友,而是</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通篇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充满了童真童趣。以</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p> <p>二. 阅读: </p> <p>文段一: </p> <p>(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p> <p> ①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____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p> <p>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p> <p>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p> <p>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____向远山远水</p> <p>。 </p> <p> ②你好,山泉姐姐!你____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____着一首小</p> <p>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p> <p>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p> <p>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____着清澈的</p> <p>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____来一卷卷天书,可是</p> <p>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p> <p>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p> <p> 1.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动词。 </p> <p> 2. 选文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p> <p>3. 两段选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但其描写的内容却有所不同,第一段</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4. 选文采用了哪三种修辞手法?请分别举例说明。 </p> <p>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文段二: </p> <p>秋 天 </p> <p>何其芳 </p> <p>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p> <p>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p> <p>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p> <p> 用背篓来装竹篱里肥硕的瓜果。 </p> <p>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p> <p>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p> <p>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p> <p>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p> <p>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p> <p>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p> <p>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p> <p>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p> <p>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p> <p>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p> <p>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p> <p>1. 正确的停顿是诗歌朗诵的前提,请在该停顿的地方划“/”(请划在原诗上)。 </p> <p>2. 这首诗共三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画面,请你把这三个画面概括出来,同时写出体现各个画面的关键词和</p> <p>句子。 </p> <p>第一画面 关键词句 </p> <p>第二画面 关键词句 </p> <p>第三画面 关键词句 </p> <p>3.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为什么不说“传”出幽谷呢? </p> <p>4.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中,“轻轻”一词写出了渔人的情态,请联系上文,说说此时渔人的情态</p> <p>是怎样的? </p> <p> 5. </p> <p>“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联系上文推测揣摩,牧羊女梦里的“秋天”是什么呢? </p> <p>文段三: </p> <p>苜蓿和中午的妙境 </p> <p>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p> <p>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p> <p>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p> <p>,看见树顶间的青天……令眼睛望得可远可细。仿佛,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p> <p>一片极静的幽林。 </p> <p> ③总以为静是晨昏的事,与中午无缘似的。然而,逖瑾逊有一首写“蜜蜂”的诗却说: </p> <p> 哦,怎能像蜜蜂亲身经历 </p> <p> 苜蓿和中午的妙境 </p> <p> ④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p> <p>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像列车驰行于丝绒</p> <p>的轨上”,“花间曳过来阵阵的轧轹”,出意料之外的,我竟亲身经历了那“苜蓿和中午的妙境”。 </p> <p> ⑤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草花。那野花像</p> <p>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p> <p>“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我远</p> <p>远望着,竟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⑥有一首歌:“让我们来谈谈树和鸟,花和蜂,还有一样叫做‘爱’的东西。”若是这平凡的苜蓿,</p> <p>平凡的中午都可能有着妙境,当然就更不用说那个叫做“爱”的东西了。 </p> <p> ⑦这世界搭配得多么好:树给鸟,花给蜂,我呢,给我一片无边的静吧。 </p> <p>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p> <p> 窸窸窣窣( )( ) 满溢( ) 曳过来( ) 负荷( ) </p> <p>2. 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该如何理解。 </p> <p>3. 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给第②段中的两处省略号,分别补写上一个句子。 </p> <p>4. 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p> <p> (1)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 </p> <p> (2)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草花。 </p> <p>5.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苜蓿和中午的妙境”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p> <p>6. 第⑤段中,“我”远远望着蜂儿跳起、花儿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在横线上填</p> <p>上适当的内容。 </p> <p>【试题答案】 </p> <p>一. 1. zhī hè fèi 禅 湛 憔悴 </p> <p>lǒu lí qī sā lú péng pō kū hé </p> <p>2. 玄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返老还童 </p> <p>3. 散文 在山中所见的景物 拟人 “我”的活动 热爱大自然 </p> <p>二. </p> <p>文段一: </p> <p>1. 打 衔 捧 吟 漾 携 </p> <p>2. 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对自然界景物的喜爱 </p> <p>3. 想像 只写了一种景物——树林 写了许多景物 </p> <p>4. 拟人 比喻 排比 例句略。 </p> <p>文段二: </p> <p>1.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p> <p>里/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p> <p>。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p> <p>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p> <p>的/眼里。 </p> <p>2. 农家丰收图,饱食、稻香、肥硕,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鱼图,满载、归泊,秋天游戏在渔船上;</p> <p>少女思恋图,笛声、香与热,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p> <p>3. “飘”字写出声音的轻柔、空灵,突出山谷的空旷幽深,同时,“飘”字使声音视觉化,形象化。“传</p> <p>”字太一般。 </p> <p>4. 从上文的“撒下”、“收起”、“满载”,可见渔人悠闲、自得、愉快的心情。 </p> <p>5. 从“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一句可以推测牧羊女思恋着那位吹着横笛的牧童,所以,牧羊女的“秋天</p> <p>”应是收获爱情的秋天,但这仅仅是她的梦想。 </p> <p>文段三: </p> <p>1. xī sū yì yè hè </p> <p>2. 静能使耳朵听得很深;能使眼睛望得更远更细,还能使心灵更丰富。 </p> <p>3. 第一处省略号可补:听见小花在阳光下开放的声音。第二处省略号可补:看见青天上的丝丝白云。(符</p> <p>合情境即可。) </p> <p>4. ⑴“艳”字把阳光照射下的小碎石的亮丽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⑵“躲躲藏藏”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p> <p>出苜蓿隐在草间开放的情态。 </p> <p>5. 在中午的静谧时分,阳光的照射使一切充满梦幻色彩,一切在静谧中充满着生机、活力。 </p> <p>6. 那些软枝子的小草花,一朵一朵正对着离去的蜜蜂鞠躬似的。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