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2

《秋天》教学设计2

<p align="left"></p><p></p><p>《秋天》教学设计</p> <p>教材分析:</p> <p>《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p> <p>学习目标:</p> <p>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p> <p>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p> <p>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p> <p>教学重点难点:</p> <p>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p> <p>②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p> <p>学情分析:</p> <p>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p> <p>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p> <p>教师: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p> <p>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p> <p>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p> <p>课时安排:一课时</p> <p>教学过程:</p> <p>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p> <p>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p> <p>(板书课题)</p> <p>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p> <p>[要求]</p> <p>a.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p> <p>b. 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p> <p>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p> <p>(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p> <p>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p> <p>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p> <p>(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p> <p>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p> <p>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p> <p>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p> <p>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p> <p>[明确]</p> <p>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p> <p>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p> <p>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p> <p>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p> <p>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p> <p>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p> <p>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p> <p>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p> <p>②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明确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讨论明确三个问题。</p> <p>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p> <p>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p> <p>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p> <p>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p> <p>b.由远及近的顺序。</p> <p>c.优美语句赏析:</p> <p>先找出优美的语句</p> <p>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p> <p>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p> <p>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p> <p>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p> <p>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p> <p>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p> <p>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p> <p>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p> <p>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p> <p>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p> <p>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p> <p>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p> <p>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p> <p>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p> <p>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p> <p>七、课堂小结。</p> <p>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p> <p>八、布置作业。</p> <p>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p> <p>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p> <p>九、板书设计。</p> <p>十、课后反思。</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天》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