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p align="left"></p><p>秋天 </p><p>教学目标 </p><p>1.能力目标: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炼字的传神 </p><p>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p><p>3.写作目标:诗歌的改写、仿写练习 </p><p>教学重点:(能力目标)体会诗的意境;体会炼字的传神 </p><p>教学难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p><p>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p><p>教学时间:两课时 </p><p>教学过程 </p><p>第一课时 </p><p>一.诗歌导入,渲染诗意氛围 </p><p>玫瑰说:我用芳香点缀春天的怡人。 </p><p>浪花说:我用奔腾挥洒夏天的热烈。 </p><p>谷穗说:我用低垂昭示秋天的内涵。 </p><p>白雪说:我用纯洁阐释冬天的胸怀。 </p><p>那么,秋天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对,丰收! </p><p>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何其芳的《秋天》,看他笔下描绘的“秋天丰收图”是什么样的?(问题激趣) </p><p>二.整体感知画面美 </p><p>1.作者简介(五方面识记) </p><p>(人)原名何永芳(地)四川万县(时)现代(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作)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p><p>2.初读正音 </p><p>丁丁(zhēng)肥硕(shuò)鳊(biān)鱼乌桕(jiù) </p><p>寥(liáo)阔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 </p><p>明确:全诗三小节,呈现三幅诗情画意的图画。 </p><p>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加小标题 </p><p>1)自由发言老师:点拨指导 </p><p>生:农家丰收图 </p><p>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 </p><p>生:“肥硕的瓜果”。 </p><p>师:好,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其他同学呢,找到新证据了没? </p><p>生:有“镰刀” </p><p>生:还有“稻香” </p><p>师:恩,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 </p><p>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最后一句直接说出来了。 </p><p>师:看的很仔细,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节诗的结构是 </p><p>“分——总”。那另外两节是不是呢? </p><p>生:都是最后一句总结。 </p><p>师:根据这些句子快速的拟个标题。 </p><p>生:“渔家打鱼图”“渔船归泊图”“渔家丰收图” </p><p>生:“草原丰收图” </p><p>师:那这都分别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可以拟什么题目? </p><p>生:第一节是秋天的早晨,“清晨”“秋天”直接有时间词。 </p><p>生:第二节也是秋天的早晨,从“冷雾”“白霜”可以知道。 </p><p>生:“秋晨农舍图”“霜晨归泊图” </p><p>师:第三节稍微难了点,“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夜的香与热“呢? </p><p>生:要结合上一句理解,“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肯定夏天有人吹笛子,到秋天笛子声消失了,牧羊女开始怀念,夏天的记忆是很美好的,所以是香的,热的。写夏天就是要表明牧羊女的思念,而秋天紧接着夏天而来,依然很美好,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p><p>师:结合语境理解,说的有理。 </p><p>生: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然后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 </p><p>生: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她看到了秋天在农家和渔船上的丰收美景,沉醉在秋天里, </p><p>师:哦,牧羊女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能把三幅图联系起来思考,很好。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 </p><p>生:牧羊女,可以拟“秋天牧羊女图”、“少女丰收图” </p><p>师:我们看看其他两节主人公是谁?还可以拟什么题? </p><p>生:“农民丰收图”“渔民丰收图” </p><p>师:三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p><p>生:对秋天的喜爱。 </p><p>生:赞美秋天。 </p><p>2)总结归纳 </p><p>拟标题的方法 </p><p>A、画面中的地点作题 </p><p>如:“农家丰收图”“渔船丰收图”“草原丰收图” </p><p>B、画面中的时间作题 </p><p>如:“秋晨农舍图”“霜晨归泊图” </p><p>C、画面中的主人公作题 </p><p>如:“农民丰收图”“渔民丰收图”“少女丰收图” </p><p>D、画面中主要描写对象作题,巧用修辞 </p><p>三.作业 </p><p>仿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诗歌《秋天》,改写成《秋天在哪里》 </p><p>第二课时 </p><p>一.《秋天在哪里》赛歌(目的:1.检查作业2.激发仿写兴趣) </p><p>学生甲:“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欢声笑语的农家里: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还有那伐木的丁丁丁……” </p><p>学生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镀金边的渔船里:撒圆了鱼网呀,收满了鳊鱼,还有那浪花笑得啦啦啦……” </p><p>学生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少女明媚的眼睛里:寥阔的草原呀,清冽的小溪,还有那竹笛声儿嘀嘀嘀……” </p><p>二.再读诗歌,析美感 </p><p>1.大家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儿写的最美? </p><p>生:“伐木声飘出幽谷”,“飘”从听觉,写出了声音的轻快,心情的愉快。 </p><p>师:同时也衬托了早晨的静和山谷的幽。你还听到了什么? </p><p>生:还有蟋蟀声,木笛声,流水声…… </p><p>师:还可以用其他哪些感觉器官去体会美? </p><p>生:“稻香”从味觉,暗示稻子成熟,秋天的丰收。“夏夜的香”是少女梦中的秋。 </p><p>生:还有视觉,看到了露珠,瓜果,鱼网,牛,少女…… </p><p>师:作者调动多个感觉器官,给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立体美。 </p><p>生:我认为“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美。因为“饱食”“栖息”“游戏”“梦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写出了秋的丰收之景。将看不见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安静的感觉。 </p><p>师:这些词到底美在何处? </p><p>生:“饱食”暗示了庄稼的丰收。 </p><p>生:“栖息”形象的写出农家一派丰收景象。 </p><p>生:秋天像和船在游戏嬉戏,把小船吹来吹去,像小孩在和大人闹着玩儿。 </p><p>生:“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又喜又羞。 </p><p>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所以对牧羊女来说也是盼望已久的。好不容易才盼到秋天,牧羊女感到很美好,就说是“梦寐”。 </p><p>师:应该联系上下文在想想,牧羊女的还“梦寐”什么? </p><p>生:少女还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p><p>师:这个“梦寐”应是牧羊女在思恋人。我们读出了她对美好秋天 </p><p>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 </p><p>师:还用了什么修辞? </p><p>生:“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句好。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青鳊鱼比作乌桕叶,形象生动。 </p><p>师:二者有何相似之处呢?看注释。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p><p>2.总结归纳 </p><p>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清脆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p><p>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p><p>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p><p>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p><p>你来试一试 </p><p>美在颜色…… </p><p>美在形状…… </p><p>美在味道…… </p><p>四.作业 </p><p>1.收集有关“秋”的诗句,欣赏不同人眼中异彩纷呈的秋 </p><p>2.试写《我眼中的秋》 </p><p>(要求: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2.最大限度的用本课所学的好词好句。 </p><p>《秋天》教案 </p><p>曾婧莉 </p><p>石家庄市八十中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