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p></p><p>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p><p>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p><p>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p><p>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p><p><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p><p>1、诗歌诵读。</p><p>2、诗歌仿写。</p><p><strong>【课时安排】</strong></p><p>一课时。</p><p><strong>【教学流程】</strong></p><p><strong>一、导入</strong></p><p>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p><p><strong>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strong></p><p>1、介绍两位诗人:</p><p>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p><p>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p><p>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p><p>⑴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p><p>⑵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p><p>引导学生交流:</p><p>《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p><p>《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p><p>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p><p>⑴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p><p>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p><p>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p><p>⑵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p><p>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p><p>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p><p>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p><p>⑶教师总结:</p><p>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p><p>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p><p>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p><p>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p><p>写诗,就是灵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话;</p><p>……</p><p><strong>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变成诗</strong></p><p>1、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p><p>盼望着</p><p>盼望着</p><p>东风来了</p><p>春天的脚步近了</p><p>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p><p>欣欣然张开了眼</p><p>山朗润起来</p><p>水涨起来了</p><p>太阳的脸红起来了</p><p>小草偷偷地</p><p>从土里钻出来</p><p>嫩嫩的,绿绿的</p><p>园子里,田野里</p><p>瞧去</p><p>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p><p>2、把记叙文变成诗:</p><p>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p><p>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p><p>月亮</p><p>升起来</p><p>院子里</p><p>凉爽得很</p><p>干净得很</p><p>白天</p><p>破好的</p><p>苇眉子,湿润润的</p><p>正好编席</p><p>女人</p><p>坐在</p><p>小院当中</p><p>手指上</p><p>缠绞着</p><p>柔滑修长的</p><p>苇眉子</p><p>苇眉子</p><p>又薄又细</p><p>在她怀里</p><p>跳跃着</p><p><strong>四、自由创作</strong></p><p>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为题,或者以《夜》为题,模仿这两首诗简易朴实的写法,即兴创作小诗一首并朗诵交流。</p><p>(提醒学生:如果觉得难,可以写成散文再考虑形式。)</p><p><strong>五、课外作业</strong></p><p>自由创作诗歌,在班上举行诗歌创作比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