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30

诗两首《秋天》《雪花的快乐》同步练习

<p align="left"></p><p></p><p>一、基础知识</p> <p>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p> <p>鳊鱼() 寥阔() 枯涸() 梦寐() 惆怅() 衣襟()</p> <p>2.解释下列词语。</p> <p>栖息:</p> <p>清洌:</p> <p>惆怅:</p> <p>3.《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反映的是什么内容?</p> <p>4.《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为什么将自己比喻为雪花?</p> <p>5.《秋天》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幅 (地点)的 图景。</p> <p>6.对《秋天》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p> <p>A.第一节写田园之秋,第二节写江渔之秋,第三节写心灵之秋;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是一首民族情韵十足的秋之诗。</p> <p>B.第一节突出描写一个“静”字,“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有“鸟鸣山更幽”的韵味,“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也闲了起来,“肥硕的瓜果”像“栖息在农家”的一组水彩静物。</p> <p>C.第二节诗突出描写一个“愁”字,“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的却是“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只好“摇着归泊的小桨”,这里“满载着白霜”失望的“愁”啊。</p> <p>D.秋天来了,草野寥阔,溪水清洌,“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声何处寻?牧羊女的眼里、心里“梦寐”着秋天的甜蜜和甜蜜的清愁。</p> <p>二、同步解读</p> <p>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p> <p>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p> <p>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p> <p>用背篓下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p> <p>秋天栖息在农家里。</p> <p>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p> <p>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p> <p>芦篷上满载着白霜,</p> <p>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p> <p>秋天游戏在渔船上。</p> <p>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p> <p>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p> <p>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p> <p>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p> <p>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p> <p>7.选文描写了哪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 、 、 。这些景物包括诗中提到的“清晨”、“露珠”、“幽谷”等意象共同组成了二幅有声有色有味有情的图画,“声”指 、 ;“色”指 、 、 ;“味”指 ;“情”指 。请你给这二幅图画命名:《 》、《 》,前者充溢着 、 的情调,后者营造出 、 、 的氛围。</p> <p>8.诗歌的语言以凝炼为佳,即以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请仔细品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的“震落”、“满披”、“飘出”三个词语,它化用了《诗经》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些词让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图画?</p> <p>9.描绘自然的诗歌经常使用拟人手法,以期营造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的情境,思考“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之词,如果换成“割过”一词好吗?</p> <p>10.这两节诗皆以一一为主,请分别找出每节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晴的句子:</p> <p>①</p> <p>②</p> <p>11.这节诗开头描绘了哪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 ,接下来就由写景转入 ,含蓄而微妙地表现牧羊女 的情怀。</p> <p>12.怎样理解诗中划线的句子?</p> <p>13.纵观整首诗,诗人将视野投向 ,以严整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清丽的语言营造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 、 、 的氛围。</p> <p>三、美文赏读</p> <p>听歌</p> <p>何其芳</p> <p>我听见了迷人的歌声,</p> <p>它那样快活,那样年轻,</p> <p>就像我们年轻的共和国</p> <p>在歌唱她的 的青春;</p> <p>就像早晨的 的阳光</p> <p>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p> <p>春天突然回到了园子里,</p> <p>花朵都带着露珠开放。</p> <p>它时而唱得那样低咽,</p> <p>像夜晚的喷泉细声飞射,</p> <p>的月亮从天边升起,</p> <p>微风在轻轻地摇动树叶;</p> <p>它时而唱得那样高昂,</p> <p>像与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p> <p>把我们从陆地上面带走,</p> <p>带到 的蓝色的海洋;</p> <p>然后又唱得那样温柔,</p> <p>像少女的眼睛含着忧愁,</p> <p>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样,</p> <p>初次的爱情跃动在心头。</p> <p>呵,它这样迷人,</p> <p>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p> <p>这该不是梦中听见,</p> <p>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p> <p>14.请将“辽远、不朽、圆圆、金色”四个词语填人诗中空缺处。</p> <p>依次是:</p> <p>15.此诗抒写了自己听歌时的感受,但并没有说听什么歌,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听的歌应该是什么歌?</p> <p>16.诗人将听到的歌声分为 、 、 三个流程,并听声辨形,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请具体说明是哪些意象?</p> <p>17.本诗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p> <p>18.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p> <p>A.音乐是无形的,但诗人却用语言文字将其化为有形之物。</p> <p>B.诗人以诗心去感应听到的歌,应该带着诗人全部的热情,全部的人生。</p> <p>C.诗的最后一节说“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说明诗人将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国的青春。</p> <p>D.这首诗的风格细腻而华丽,在缠绵中含有一丝淡淡的忧郁。</p> <p>(参考答案:</p> <p>1.略 2.略 3.反映的是勤劳的农家丰收的情景。 4.略 5.乡村;秋景 6.C(“愁”不对) 7.伐木声、稻香、瓜果、白霜。伐木声、小桨划水声;金黄的稻子、瓜果、青色的鳊鱼、白色的霜;稻熟的香味;收获的愉快。《衣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松驰、闲静。宁静、悠远 8.秋天的清晨,幽深的山谷之中,丁丁的代木之声悠远地飘来,震落了草地上清凉的亮晶晶的露珠,真是一片世外风光。 9.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镰刀割稻子说成是镰刀饱食过稻香,一方面将镰刀拟人化,让人似乎品尝到稻熟的香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收割者收获的愉快。 10.写景①秋天栖息在农家。②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11.蟋蟀、白露,抒情,思念在整个夏夜里为她吹笛的牧牛少年。 12.这首诗用问句表达少女心中的朦胧的思意,“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虽不合逻辑,但鲜明而直观地表现了诗人追忆的夏夜抒情的激情与燥热,以及连带着的少年吹笛的悠扬,内心的期待。 13.乡野,清远、甜柔、静谧 14.不朽、金色、圆圆、辽远 15.诗人听到的应该是礼赞年轻的共和国的轻快歌声。 16.低咽、高昂、温柔;意象有“夜晚的喷泉、圆圆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蓝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17.通感,诗人用大量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使听觉细致人微;色彩纷繁,充分展现了歌声全部的内容。 18.D)</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两首《秋天》《雪花的快乐》同步练习